本报通讯员 宋鹏云
“还有两天就要解除隔离了,这几个孩子都平安无事,真好!”日前,马钢南山矿青年公寓管理员徐素娟看着手机日历算着日子,想着这几名从外地回来的青工14天隔离期就要结束了,心里不由得一阵激动。
“喂,妈妈,明天你到底能不能送我啊?”电话是女儿打来的,徐素娟却突然沉默了。她陷入沉思:自女儿过年放假回家以来,自己就没好好照顾过她,明天女儿就要回南京上班了,真想让她晚两天走,真想去送送她。孩子再大也是妈妈手心里的宝啊!
“妈妈,你说话啊,你就送送我吧,我想让你送我。”女儿电话里的恳求打破了她的沉思。
“还有两天,最后的两天,也是最关键的两天啊!无论如何都要陪伴青年公寓的孩子们坚持到最后!”想到这里,徐素娟轻声地说:“玥玥,对不起啊,妈妈明天真没办法送你!”
强忍着内心对女儿的愧疚,徐素娟赶紧挂断了电话,她安慰自己:玥玥,妈妈明年一定好好补偿你!
徐素娟今年底就要退休了。她原本可以轻松舒适地过春节,但是疫情发生后,想到青年公寓还有3名未回家过年的青年,她觉得有责任守护好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徐素娟主动联系这3名青年,每天帮他们测体温、做好记录,发放口罩、洗手液和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为了减少他们的出行,徐素娟每天去食堂打好饭菜送到公寓,并给他们送去酸奶、面包等,保证他们的营养。看着她每天早出晚归,80多岁的老母亲很担心,她总是笑着安慰母亲:“放心吧,我经常练瑜伽,身体好着呢!”
随着复工日期临近,青工陆续从外地返回了,徐素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的内心很矛盾,她希望外地的青工再晚些时日回来,途中也更安全些,但又盼着这些青工早点回来,因为他们都是单位生产骨干和技术人员,越早回来对复工后保障有序生产越有利。
当第一名青工到达公寓后,徐素娟立即给他测量体温、了解返程车辆信息、发放防疫物资、做好消毒工作……防疫工作有条不紊,一环不漏。
14天隔离期对年轻人来说不算短,徐素娟对待这些青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不但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她经常通过微信、电话和他们聊天,让他们安心隔离,不要紧张,提醒他们在室内要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隔离了活动空间,却隔离不了关爱。复工后,该矿负责人多次前来看望和慰问,青工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
10多天的隔离期,让徐素娟和大学生们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依赖关系,他们都主动喊她“徐姨”。这一声“徐姨”,喊出了他们的感动和信任,也让徐素娟更加坚定信心,要守护好他们。
《中国冶金报》(2020年03月27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