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钱璐 陈涛 记者 陈强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4月28日,太钢集团不锈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不到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仅为A4纸厚度的四分之一,太钢集团生产的0.02毫米不锈钢(俗称“手撕钢”)是世界最薄不锈钢。它的问世,将中国不锈钢箔材的制作工艺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成功打破国外贸易垄断和技术封锁,为中国制造提供了高端基础材料,为国际超薄不锈精密带钢指引了新的方向。
这些突破归功于一个年轻的群体——太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该团队成员共有15人,其中12人是青年职工,平均年龄34岁。该团队用行动践行着中国青年的使命,围绕新产品及新工艺研发,积极创新创效。
坚定信念 勇担重任
由于技术质量指标严、工艺控制难度大,“手撕钢”生产技术长期被日本、德国等国外少数企业垄断,而且他们生产的是窄幅手撕钢,宽度在350毫米到400毫米之间。以OLED用掩模板为例,我国长期依赖进口,每年进口总额超过百亿元,且限制进口0.03毫米以下材料。
面对5G通信技术飞速发展、高端电子产业化的现状,在太钢集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的创新理念驱动下,该研发团队的青年们决心突破被卡脖子的局面。
“国外技术专家都解不了的难题我们能行么?”“国内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怎么办?”刚开始接触这一国际难题时,该团队成员也有这样的担忧。
化解担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践。该团队市场组紧盯高端市场需求和客户技术要求;生产组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着力解决生产难点;性能组对标进口高端材料找差,改善箔材性能。
最终,该团队攻克了钢质纯净度、产线工艺、控制水平、高等级表面精度、产品性能5大核心工艺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发的幅宽640毫米、最薄0.02毫米的不锈钢箔材。该产品得到国内科技界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中国金属学会组织行业专家评价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奋发有为 破解研发难题
“手撕钢”的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噼啪’一声巨响,就像鞭炮爆炸似的,3吨近百万元的钢材全都碎成粉末了。”现任该技术质量部副部长的廖席,仍然记得轧钢时发生断带时的场景。
廖席说,由0.8毫米厚度的普通钢材,每往薄轧制0.01毫米,辊系就要重新配比一次。20个轧辊,加上锥度、凸度等变量因素,该团队成员从上万种辊系的配比中不断摸索。
平均每2天,该团队就要面对一次试验失败,尤其是轧制环节的断带问题。不同于厚板断带一分为二,薄板一旦断带,就会碎成粉末,只能由瘦小的职工用手抠、用手抓,把成员们的攻关心血清理出来。
历时2年,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经历了700多次失败,“手撕钢”终于实现优质量产。太钢,赢了!
2018年以来,太钢“手撕钢”累计开发应用逾50吨,以0.02毫米为代表的“手撕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再攀高峰 成绩斐然
凭借着品种高端和质量领先的优势,太钢集团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高端产品创造出的效益占到了85%以上。
回忆起第一次和客户谈“手撕钢”业务时的情景,廖席一脸无奈:“2016年,我和销售人员去见客户,客户很诧异,第一反应是‘你们能干这个吗?’并且也没正经接待我们,只和我们在办公楼下站着敷衍地聊了几句。”
当“手撕钢”的实物样品生产出来后,廖席再次去拜访这家客户,客户非常震惊。对方公司的领导层、管理层、技术层都来到会议室,和廖席一行进行技术交流。
“手撕钢”项目获得2019年冶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唯一的特等奖、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大奖、第四届全国质量创新大赛QIC-V级成果一等奖。央视《新闻联播》、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冶金报》等媒体相继对“手撕钢”进行了专题报道。
“手撕钢”的成功研发,只是新时代太钢青年在“中国制造”向“中国精造”伟大征程中迈出的一小步。
2019年,在“手撕钢”的基础上,该团队在新材料研发领域喜报频传:在新一代5G高端电子用系列精密带材方面,成功开发出柔性屏钢,已应用于国内知名折叠屏生产商产品中;与华为“2012实验室”等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突破特殊合金轧制及去应力技术,推进OLED用掩模板基材国产化。该团队还受到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邀请,主持起草并颁布《柔性屏显示屏用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团体标准。
一片大概A4纸大小的“手撕钢”,市场价格为400元。因为附加值高,现在“手撕钢”论克卖,“手撕钢”团队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中国冶金报》(2020年05月12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