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婀芬
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热闹与宁静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6年秋去春来,寒来暑往,他从一个“城里人”变成了“村里人”,亲眼见证了驻守的乡村越变越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他就是方大萍安钢铁选派到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帮扶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肖南萍。
2024年8月份,萍乡地区持续高温,骄阳似火,9月份即将退休的肖南萍仍在湘东区白竺乡崇源村走村串户。低保户谢彩萍因脑部疾病导致身体左侧失去知觉,无法行走,整日靠轮椅或坐在小板凳上移动,两个女儿长期在外务工,自己孤身一人在家。肖南萍来到谢彩萍家中,叮嘱他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做好防暑降温。为接力做好今年的“金秋助学”工作,肖南萍还到帮扶的留守儿童家中走访,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
“肖书记一来,就带着驻村工作队为我们村的发展找路子,争取上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帮我们建起了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让村民在家里就有了‘阳光收入’。他还出点子,提出利用麻山河崇源段发展‘一河两岸’农旅产业,依托打造桐花谷大景区,建设水上营地码头项目,并跑前跑后帮忙落实,让村里真正吃上‘旅游饭’。2021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一年只有2000元,现在增加到了35万元。3年来,工作队和我们一起真抓实干,让乡村振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崇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连圣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
“肖书记来到我们村后,村里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崇源村的村民也纷纷表达着谢意,称赞肖南萍真心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
时光回溯,肖南萍驻村的第一站是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苏坊村。方大萍安钢铁是辽宁方大集团旗下企业,地处江西萍乡。作为民营企业,方大集团坚持以“党建为魂”企业文化为引领,怀着“牢记党恩,回报社会”的初心,响应党中央号召,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肖南萍主动报名,来到被江西省确定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的苏坊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当时苏坊村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乡村,长期靠山吃山,却陷入了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村里没有一个产业,不少村民生活拮据。”肖南萍回忆起那段日子,心里仍不免感慨。
在探索脱贫攻坚的足迹里,肖南萍带着方大萍安钢铁的驻村工作队爬山越岭实地调研,并到处寻找产业资源和渠道,制订帮扶计划,帮助村民脱贫创收。方大萍安钢铁帮助苏坊村建起了竹制品加工厂、蔬菜大棚基地、冰糖柚果木基地;为了保障村民出入安全,修通了村组公路,改建了危桥,亮起了太阳能路灯……肖南萍还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当起了“微商”,帮助村民销售冰糖柚、土鸡、土鸭、鸡蛋、蔬菜等农产品、土特产。
2018年底,苏坊村顺利摘掉了江西省贫困村的帽子,成功获批“秀美乡村”建设项目,产业项目也办得有声有色。
2021年8月份,肖南萍和驻村工作队离开苏坊村时,麻山镇相关领导和苏坊村村支书代表苏坊村全体村民专程来到方大萍安钢铁,送上锦旗和感谢信。肖南萍和驻村工作队成员也都被授予了“荣誉村民”称号。
村民们在感谢信上这样写道:“感谢你们把苏坊村当作自己家,把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请你们不要忘记,这里有‘我们村’,记得常回家看看!”
六年如一日。为了帮扶村的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肖南萍吃住在村里,走遍了村里的每个地方,访遍了每家农户,他走穿了鞋底,磨破了嘴皮。他将党的惠民政策、农业产业知识、社会保障信息、帮扶措施等,第一时间传达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村民的大事小情,他都记在心里,热心帮着办理。农忙时帮忙干农活,逢年过节为独居老人送钱送米送温暖,多次开私家车送行动不便的特困老人赴医院治疗……一件件、一桩桩,他步履不停,默默奉献,成为带领帮扶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实干者”,也成为村民们的“贴心人”。
6年扎根乡村,肖南萍变得越来越有“乡土气”,他用汗水践行初心和使命,用心用情帮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实现了人生的更大价值。6年驻村的点点滴滴,融入了他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
《中国冶金报》(2024年08月21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