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4月1日这天,达州东部经开区麻柳镇,方大达钢新厂区彩旗猎猎。随着揭牌仪式上红绸的滑落,这座承载着60余年工业记忆的钢铁企业,正式完成“退城入园”的历史性跨越。从州河之滨到明月江畔,方大达钢的搬迁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转移,更是一场以“绿色革命”为核心的责任担当。在服务国家战略、守护绿水青山、推动区域发展中,书写下钢铁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
方大达钢的搬迁,是一场顺应时代大势的必然选择。
方大达钢老厂区曾是达州工业的“心脏”,但随着城市扩张,其被居民区、商业区环抱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掣肘;设备老化导致技术改造空间受限,环保压力与日俱增,安全生产风险攀升。与此同时,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钢铁行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的号角吹响。方大达钢清醒认识到,“退城入园”不是简单的空间转移,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
2021年6月28日,企业启动搬迁规划,将新厂区选址于达州东部经开区,同步推进产能置换、技术升级与环保改造。这一决策背后,是壮士断腕的勇气——累计投入150亿元用于搬迁建设,相当于再造一个“新达钢”,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绿色智能”的跨越。
任务确定后,方大达钢以“统筹规划赶进度、严控质量保安全”为总基调,组织上万名建设者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抢晴天、战雨天,昼夜不息的奋战中,一座现代化钢厂在明月江畔拔地而起。
走进新厂区,传统钢铁企业的“粗放”印象被彻底颠覆。
蓝天白云下,智能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舞动,废气处理装置静默运转,雨水回收池中波光粼粼……这里,每一吨钢铁的诞生都镌刻着绿色的基因。
方大达钢环保总投资约28亿元,占总投资17.3%,引入先进的废气处理技术,配备了低氮燃烧器、高效除尘器、脱硫脱硝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老厂区分别下降75.86%、65.28%、67.79%,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8%。更令人瞩目的是炼铁环节的自动加揭盖技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高炉炉盖实现自动开合,既减少了气体扩散,又将吨铁能耗降低12%。
此外,方大达钢还搭建起“智慧大脑”——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全厂能耗,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生产节奏,单位产品能耗较老厂区大幅降低,这些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让环保管理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方大达钢构建了“节水—节电—回收”三位一体管理体系:雨水回收系统年收集雨水超200万立方米,吨钢新水耗较2024年下降19.7%;5套发电机组稳定运行,自发电率达95%以上;水处理中心通过“预处理+超滤+反渗透”工艺,将生产废水转化为一级除盐水全量回用,实现“零排放”。
搬迁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新厂区投产首月,铁、钢、材、焦炭及上网电量等多项核心指标超额完成任务,1至7月吨材利润行业排名跃升至第13位,较2024年提升15个位次。这份成绩单证明:绿色转型与企业发展从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金秋九月,方大达钢以科技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巴山蜀水间描绘出一幅“钢铁与生态共舞”的壮美画卷。从“退城入园”到“绿色突围”,方大达钢用行动证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写在报告里的承诺,更是融入血脉的基因;不仅是应对挑战的破壁之计,更是面向未来的长久之策。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企业正以担当为光、以奉献为火,照亮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征程。(郭沣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