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琴声 通讯员 刘洋
每一个基层班组,都犹如一颗企业发展的“种子”。如何让班组这些珍贵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激发出无限的能量。今年初以来,华菱涟钢能源总厂推行班组自我管理建设,找准切入点,积极开展“三耕”,即“春耕”“精耕”“深耕”,有效激发班组活力,极大推进了该厂各项经营绩效指标改善。今年1~5月份,该厂能源创效逐月攀升,实现创效5300多万元,其中5月份创效1386万元,创单月最高纪录。
“春耕”:从“大锅杂烩”到“自助选餐”
“班组,尤其是优秀的班组,就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全面开展好班组自我管理,就是为冲击全年目标打好了基础。”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王波说。
13个车间、77个班组,从安全管理、经济核算、设备承包、学习培训、现场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方面实施绩效引导和激励,开启了“春耕”的总动员。与以往不同的是,该厂各系统、各班组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独立成章”,增强了绩效管理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该厂发电车间、制氧车间注重生产操作上的精细化,动力车间侧重于安全保供,维修车间则关注服务运行车间的质量和效率。
燃气车间气体保护站将设备承包管理发挥到极致,大到整台机组,小到一个灭火器,全都有相应的责任人,让责任落到小处落到细处。最吸引大家目光的是供排水车间的“班组结对共建”,由一个先进班组带动和指导一个有很大进步空间的班组,这样不仅使结对的班组能够一条心一股劲,而且使两个班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结果自然是“1+1>2”。
“精耕”:从“破土而出”到“蓬勃生长”
为了促使全厂的班组都朝着“标杆”的目标奋进,该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的思路措施,着力“精耕”:要求获评过“标杆班组”的班组向更高标准进军,没有获评过的班组则都要到“标杆班组”去学习,使更多的班组都感受到先进班组的氛围、学到先进班组的经验,并激发出班组的工作热情,促进设备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提升。
该厂制氧车间运行三大班是2018年3月成立的新班组。在去年获得了“标杆班组”称号的基础上,他们并没有满足和止步,今年在降低16000立方米/小时制氧机组膨胀空气旁通量的攻关上做足了文章。该机组的膨胀空气旁通量高达5000立方米/小时以上,且大部分空气直接通过污氮排放,造成极大的浪费。该班通过不断优化工艺参数,使膨胀空气旁通量减少至2000立方米/小时以下,氧气提取率也由原先的90.7%提升到93.8%,有效降低了能耗,1~5月份创效达122万元。
曾经在2018年参评两次却没有获评“标杆班组”的发电一车间360余热发电大班并不气馁,在今年到其他班组进行学习后,积极查找本班“短板”,积极开展“提高烧结余热发电量”项目攻关。班组发电设备已运行10年,可以说是一套老装置。生产过程中,遇到煤气锅炉燃烧量和蒸发量偏低的问题,成员们为了查找隐患问题而费尽周折,究其原因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煤气快关阀阀芯不动作造成的。
今年3月份,该班组在将煤气快关阀阀芯不动作这个故障点解决后,该班日发电量由以往的19万千瓦时提升至23万~24万千瓦时,余热发电量更是一月比一月高,3~5月份共发电1997万千瓦时,超计划341万千瓦时。职工们感觉自己的奋斗很有价值,老师傅开玩笑说:“咱们这老马车的装备愣是开出了保时捷的速度。”
“深耕”:从“贯彻落实”到“追求创新”
“乍一看安全绩效管理创新,感觉有点懵。安全管理就是按章办事、严抓细管啊,还要创新?这个课题需要好好琢磨琢磨……”今年,王波多次要求班组以“安全管理创新”为主题,主动思考全新的安全绩效管理方式,很多班组长发出这样的疑问。
开放式的命题,正是要让基层班组不拘泥于固有形式,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供排水车间三水站率先形成了在安全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优化的思路:“既然班里的设备分区域承包到人了,那就干脆连同该区域的安全也承包到人!”以往安全管理只局限于对安全违规的“直接考核”,这样的方式会造成“罚完了事”的现象,很难使职工安全意识入脑入心。现在推行区域安全责任制,通过绩效分的奖罚来鼓励班员主动深入现场,自动自发地查找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处理。
供电车间涟钢Ⅱ站利用“钉钉”这个网络平台,开发出班组点检打卡程序,实施精细化点检。点检打卡相对于传统的记录本手写,具有实时性、严谨性,可对各类安全隐患精准“定位”。班组职工说:“我倒闸操作干了10多年,现在又学会了时下流行的打卡,又多了一项技能!”利用“钉钉”打卡,运行人员有的放矢点检,更能实时记录发现各类隐患的时间、地点,做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中国冶金报》(2019年06月18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