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炼钢厂共申报改善提案27项,26项获得公司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机电工段何东江、王文勇、孙国益、吴胜等人申报的“自制300T开口式油压机”“脱磷炉6#精炼炉钢包车电缆卷筒移位”两项改善提案获得一等奖;4月份,炼钢厂申报改善提案26项,获得公司奖励21项,其中:1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4项。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来自于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内部评审,严格把关。为鼓励员工积极申报改善提案,提高提案质量,炼钢厂制订了改善提案征集与评审管理制度,这不仅是一项考核制度,更是一种激励手段。为确保改善提案的质量,综合办收集各车间、工序申报的改善提案后,逐一初审,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对部分提案本身实用性强但文字表述不到位的,全部实地查看,询问、了解透彻后,再指导提案人员进行修订,确保提案表中的内容表述切中要点、通俗易懂。在初审基础上,分厂的分管领导再对改善提案填报及等级评定进行把关上报。
充分发动,广泛参与。为了促进员工积极参与改善提案活动,炼钢厂专门制作改善提案成果看板,将每个月的优秀改善提案及获得的奖励打印张贴在看板上,让广大职工了解什么是改善提案,参与改善提案者获得什么样的收益等等,营造氛围。同时,炼钢厂还将改善提案的样表进行“改良”,将各个等级的奖励金额打印在样表上,并将样表发放到现场,供现场职工直接填报。每个月炼钢厂还对上报到公司但未能获奖的改善提案实施内部“提名奖”,以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改善提案活动的积极性。
注重实效,“地气”十足。炼钢厂在改善提案活动中,积极引导职工立足岗位,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确保改善提案的实用性,杜绝“摆设”式提案。例如机电维修区,在改善前既是维修区又是备件区,空间局促、摆放凌乱。何东江等人经过策划,实施了维修备件区扩容改善,一举解决了现场实际问题。王文勇制作的喷号神器,就是因为他发现现场喷号机漏喷号之后依靠人工补写的炉号难辨识、易脱落,这才琢磨出来的手工喷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