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于泓泽 通讯员 曹金宝
近年来,包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继承和弘扬包钢人“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创新基因,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开启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包钢特色的多方法融合创新模式。现在包钢已形成创新方法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推进模式,全员参与、全员应用的良好氛围,领导重视、制度保障、机制激励的运行体系。
目前,包钢已培养国家二级、三级创新工程师、创新咨询师108人,国家卓越绩效评审员18人,六西格玛黑带21人,公司级工业工程师96人,精益督导员410名,精益管理内训师、调训人员、改善能手和车间主任302人,5S管理评审专家200人,为包钢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近年来,包钢在开展精益项目、卓越绩效过程中,将TRIZ(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PM(全员生产保全)、IE(工业工程)等创新方法融合应用,解决生产技术及工艺难题200余项,取得经济效益逾亿元,获取有效专利百余项,用智慧开启了公司创新发展的巨大能量场。自2017年以来,包钢累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优秀课题奖11项,获得国家创新方法大赛奖项7项。这一个个坚实的足迹,一颗颗沉甸甸的硕果,见证了包钢创新发展的铿锵历程。
今年3月份,包钢组织并成功举办了包钢(集团)公司“稀土钢”杯首届创新方法大赛,拉开了包钢创新方法应用的新序幕。此次大赛共征集124个项目,372人参加。经过前期网络培训、专家初评、面授培训、笔试及半决赛等环节,包钢共有18个项目进入决赛,并再次优中选优,遴选出8个优秀项目参加擂台赛,最终评出金、银、铜奖各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麻魁、副主席荣昌平和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国资委、内蒙古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以及来自全区各盟市科协的领导出席此次大赛擂台赛,对包钢创新方法应用推广给予高度认可,并确定由包钢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承办内蒙古自治区创新方法大赛且给予冠名。
2020年“包钢杯”内蒙古创新方法大赛企业组大赛,通过赛前培训、项目辅导、理论测试等环节,从134个报名参赛的创新方法应用项目中评选出60个项目参与此次决赛答辩,参赛项目涵盖能源、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化学、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多个内蒙古自治区支柱产业领域。经过1天激烈的答辩评审,根据参赛选手们的答辩情况,最终评选出一等奖9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0项。来自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煤焦化工分公司的“基于TRIZ理论解决煤气鼓风机轴封泄漏的重新设计和现场处理”等9个项目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获得此次大赛的一等奖,并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赴天津参加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与来自全国的206支优秀项目团队同台竞技。
《中国冶金报》(2020年12月09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