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吴道辉
走进首钢水钢钢轧事业部各作业区生产现场,地面干净整洁,待修区、修理区、备件区等区域标识清晰明了,物品摆放有序。在二棒作业区参观走廊,廊柱上颇具创意的“平塘特大桥”“鸭池河大桥”“坝陵河大桥”等成为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仿如真正走近了这些有着水钢元素的黔山桥影。钢轧事业部在展示“外在美”的同时,其“内在美”也毫不逊色,转炉冶炼周期、钢铁料消耗、铁水单耗、轧机作业率等多个经济技术指标持续攀升,经营生产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内外兼修与内外兼收的背后,是钢轧事业部由精益TPM(全员生产维护)管理向经营生产精益管理的华丽转身。
“一区一策”聚力基础提升
“在钢轧事业部厂区内部,已经基本实现地面无烟头,无流动吸烟,地面见本色。”谈起精益TPM推进成果,钢轧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也是年初推行“一区一策”管理措施以来取得的明显效果。
在2018年推行精益TPM管理初期,钢轧事业部选定了7个样板区开展工作。样板区的工作推进虽然有声有色,但样板区外的工作推进缓慢,没少受到公司的批评。面对问题现状,该事业部党政领导决定在事业部范围内推行“一区一策”。今年初,事业部在各作业区划分了166个区域,结合公司提出的“四无”提升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别按“6S”“0阶段”(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动质量)“1阶段”(设备初期清扫,即通过岗位员工清扫设备,发现缺陷)等验收标准,与作业区签订了《精益TPM管理推进责任状》,由作业区自行改善,达到效果者给予奖励,未达标者则进行负激励。
于是,一场全员发动、全员参与的环境改善活动在钢轧事业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单位在各作业区之间开展互查,对查出的烟头、杂物等,按数量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款兑现给检查单位;该部门月度不定期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和亮点,查找差距与不足;对厂区道路卫生区域进行划分,各责任单位做到了卫生保洁常态化,并实现厂区植物养护见本色;设置了吸烟区,在吸烟区以外严禁流动吸烟。
在改善过程中,为了让参观走廊的梯子和过道见本色,二棒作业区干部职工用钢丝球、钢丝刷等对地面进行擦拭,有的地方还使用火碱进行清洗;炼钢作业区转炉区域后面以前是一个卫生死角,各种杂物到处摆放,连下脚行走都困难,但经过改善后,实现了物品归类摆放。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正因事业部干部职工合力攻坚,如今,厂区内环境治理已成常态化,到处整洁有序。第二季度,该事业部还获得了精益TPM管理工作开展以来的第一个荣誉——“优秀推进单位”。
“焦点课题”破解经营瓶颈
在推进精益TPM管理的同时,事业部同步也在推进经营生产的精益管理,“焦点课题”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焦点课题”就是以精益TPM管理思路,对影响生产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进行攻关,提升指标和效益。
今年初,该事业部就组织对相关环节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生产技术室、设备管理室和8个作业区开展了10个“焦点课题”的攻关工作。
为提高转炉一次倒炉率,炼钢作业区课题小组对原材料入厂验收、铁水入炉、废钢入炉、冶炼过程造渣、终点控制、取样等方面进行分析,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找出重点流程进行攻关;为降低堆冲钢支数,一棒作业区课题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从工艺缺陷、设备设施缺陷、操作技能、工艺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问题分类,并对问题点进行优化、改善和提升;为提高中间包全加盖比例,连铸作业区课题小组从课题选定、活动计划树立、现象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制定与实施、效果确认等方面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循序渐进推进工作。
在攻关过程中,该事业部各级管理干部和职工苦干实干加巧干,致力于提升管理水平,致力于提升经营效果,使各个课题稳步推进,部分课题已具备提前结项条件。同时,该部门坚持每月对工作的推进和指标的改善进行小结,虽然偶尔会有部分项目产生波动,但后续也都能及时跟进。在这一过程中,3A公司顾问也对“焦点课题”进行了辅导,在改进思路上进行了悉心指导,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推行“焦点课题”攻关工作,钢轧事业部在实现生产稳顺的同时,多项指标不断刷新纪录,正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行进。
成绩只是起点,荣誉可作动力。面对取得的成绩,这个事业部党政领导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公司关键作业标准流程工作的推进,秉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持续提升“一区一策”改善目标,让精益管理在事业部的各项工作中呈遍地开花之势,全力打造奋进钢轧的新形象。
《中国冶金报》(2021年9月8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