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波
3月份以来,山钢莱芜分公司焦化厂聚焦“极高效率、极低成本、极稳质量”3个方面,建立完善“一人一表”业绩指标体系,倒逼分解指标、压实目标责任,以指标定胜负、用绩效论英雄,真正激发创新改善、降本增效活力、合力,为实现全年挖潜增效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极高效率,建立赛马机制。借鉴鄂钢的成功经验,该厂采取“定标倒逼、模板控制、细化纠偏、激长克短”的工作方法,完善“一人一表”业绩指标体系,建立赛马考核机制。按照“严格苛求,较真向上”的精神,结合节能降本等工作,该厂明确焦炭单炉产量、推焦总系数、输煤皮带效率、吨焦能耗等关键生产指标,为各级人员制订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量化业绩指标、层层压实责任、实施末位淘汰,全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运行。同时,该厂还稳步推进人力资源优化,对标鄂钢等先进企业,积极开展合作运营项目反向输出和外委业务人员压减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聚焦极低成本,压实目标指标。该厂开展汽运煤联合督查,加强进厂煤水分等指标管控,全力查处违规放水等行为,把好“入门关”。在稳定焦炭质量前提下,该厂进一步降低焦肥煤比例,实现结构最优。该厂积极开展全员改善创新,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加强工艺管控和技术创新,开展炉体串漏治理、封墙密封、异常蓄热室及斜道治理等工作,解决加热制度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成焦率,进一步降低吨焦煤耗和焦炉燃耗。同时,该厂深化精益管理,开展回收系统蒸汽消耗现场观察,通过氨气直接引入饱和器、调整脱苯塔顶压力、更换再沸器减少废水量、及时调整保温管线等措施,大幅降低蒸汽消耗。
聚焦极稳质量,落实改善措施。该厂完善质量管理方案,落实质量控制三级联动机制,强化进厂原燃料、配煤工序、炼焦工序等进出门管理,严把13道质量门;建立厂级关键控制参数周督查、车间进出门质量日检查、岗位工艺指标班调整的模式,提升质量过程控制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在化产品生产销售方面,加强各相关工序的信息沟通、协作配合,强化生产组织,落实标准化操作,改善工艺技术,实现化产品质量精细控制。同时,该厂借助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同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市场行情,科学制订起拍价,减小与对标单位之间的价格差,实现利润最大化。
《中国冶金报》(2023年04月11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