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下午3时户外仍是高温依旧,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设备能源部热电作业区责任工程师李耀坤站在1#2#干熄焦发电组凉水池平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全然不顾顺着脸颊流下来的汗水。当最后一个管道对接弯头焊接完成,清澈的水从管口喷涌而出的那一刻,李耀坤抓起对讲机大声喊道:“李哥,咱们终于成功了!”
今年以来,张宣科技设备能源部干部职工按照“一切成本皆可降、一切效益皆可挖”的理念,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盘活现有资源,在破解生产难题的同时,做实做好“提售价、降成本”文章。
而此次令李耀坤激动万分的事,还要从上个月的一次作业区例会讲起。“目前,1#2#干熄焦发电循环水池补水量只有42t/h,无法满足凉水塔冷却降温和排污置换要求,发电已降负荷运行。我们必须尽快想出解决方案,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作业长王鹏话音刚落,“我来试试。”李耀坤便主动领下了任务。
“循环水池原补水管接引自工业水主管末端,夏季上游用户用水量增加,导致循环水池补水压力变低。”会后,李耀坤接着向1#2#干熄焦发电组组长李黎峰说道:“能源保供工作不能出丝毫差错,咱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难题。”
为此,他们快速成立攻坚团队,结合生产工艺及管道走向,讨论循环水池补水系统的升级改造方案。最终决定在1#2#干熄焦发电组附近寻找系统内地下工业水主管道,对其进行带压开孔后,与现有的废旧除盐水架空管道连接,于循环水池西侧平台处引入水池。
李耀坤和李黎峰等技术人员前前后后修改了10余次改造图纸后,可实施的攻坚方案初现雏形。
“我们按照管道设计路径,用直径为100mm的不锈钢管与现有的除盐水管道进行接引,这其中最难的就是管道转向的处理,一定要保证其良好的密封性。”开工前,李耀坤将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随着放线定位、铺设基础、架空支架及管道敷设安装到后期的水压试验、管道保温,团队成员遵守作业标准、规范,强化过程控制,严把每一道工序质量关。经过精心作业、反复检查试漏,便出现了开始的一幕。
“现在循环水池补水量可以达到85t/h,水量不但满足了冷却降温和排污置换要求,还实现了电量应发尽发。”李耀坤露出了自信的神情。 (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