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武集团中南股份炼钢厂一维检作业区冶炼机械班主要负责一工序冶炼区域设备点检维护工作。班组结合生产稳定顺行和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将修旧利废纳入重点降本增效项目,坚持“人人精打细算、处处节支降耗”的理念,持续强化职工节约意识,挖掘内潜降低设备费用,1-7月完成设备修旧利废313万元。
班长郭韶生是班组主心骨,他带领全班响应公司“过紧日子”的号召,本着“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在降本增效的路上深挖降本潜能。2023年实现修旧利废421.5万元,2024年,他对标自己历史最优成绩421.5万元/年,将本班修旧利废指标定至480万元/年。通过加大修旧利废的力度,将指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个人,紧盯更换下线的备件,无论金额大小,能修尽修,能自制的备件不外购,1-7月完成挑战目标任务的65%,超进度目标。
创新思维 自制风冷盘降成本
风冷盘的使命是保护RH真空槽下部槽不受高温炙烤,从而延长下部槽的使用寿命,它每天与钢液面近距离接触,容易引起耐材脱落,各部位会不同程度烧损,当无法起到保护作用时便需要更换。每次需更换一对风冷盘,2个工位则需更换2对。
为节约外购备件费用成本,冶炼机械班党员及技术骨干对未达到额定使用寿命下线的风冷盘进行梳理、排查、诊断,判定主要烧损部位后,组织员工讨论分析,集思广益制定改进方案后,决定自制风冷盘。他们使用现有钢材进行下料制作,在易烧损部位增加拉丁数量,并增加透气孔均匀分布在风冷盘背面,同时与生产方沟通后改用铝碳化硅耐材,延缓耐材脱落,从而延长风冷盘使用寿命。经过优化风冷盘结构及耐材后,自制的8件风冷盘均恢复到原来2个月的额定使用寿命,减去材料成本每月可节约1.95万元。
7月,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吴亚鹏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自制现场发现,风冷盘是一个半圆体,它长2230mm×弧宽1160mm,作业人员在一张长10000mm×宽2000mm的钢板上将半圆依次排列进行下料,虽然可制作6件,但割剩余板块十分浪费。于是他立即利用熟悉的办公软件,将风冷盘下料尺寸使用电脑制图进行规划,由原来的半圆依次排列下料法,改为两个半圆直径重叠,高低错开进行模拟,确定能充分利用整张板后进行现场下料验证,从而将一张板规划自制出风冷盘8件,较之前多制作2件风冷盘,减去材料成本,可从原来自制一批风冷盘增加至降本14480元,提高了该项目的降本金额之余还节约下料作业时间。
提升技能 降低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不但增加班组劳动强度也不利于降本增效,降低设备故障是班组关键指标之一。班长郭韶生以2023年为基数,提出再降低20%的目标,从点检技能提升设备管理精细化,确保维修质量提升设备使用寿命,推进设备创新改造,开展自主攻关解决设备瓶颈,全面控制设备故障时间。
炼钢厂一工序塔楼G117皮带两侧共有60个料仓口,通过卸料小车对位进行卸料,在高节奏生产中,卸料小车需频繁来回行走对低料位的料仓进行卸料,碎料击打在料仓口横格条上反弹到四周,导致物料洒落,人工清理困难,且增加了卸料小车设备故障。
郭韶生组织讨论项目攻关,经过现场反复研究,参考同行做法,班组成员开展头脑风暴,最终确定在G117皮带机两侧各增加一条固定式皮带并包裹住118卸料小车,用来密封地面的料仓口,并拉近卸料小车下料口与地面料口的距离,防止物料反弹,消除设备故障。经过班员的合力改善后,密封皮带将所有料仓口盖住,卸料小车在哪个料仓卸料就托起该料仓密封皮带,进行下料并除尘,移开后立即盖上料仓口,实现料仓口、卸料口全时密封,至今设备运行正常,有效防止物料洒落,减少清理工作量,重要的至今设备运行正常,未发生过因物料卡阻卸料小车引起的故障。同时,班组还分别推广至2号、7号皮带安装使用,设备均运行正常。
自制扒渣板,减少备件外购资金
炼钢厂一工序扒渣机扒渣板对铁包上渣块进行清理,扒渣板在清理过程中不断与高温铁渣撞击,使用一段时间后磨损严重,无法使用后需更换。一般每月平均需更换5块扒渣板。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郭韶生带领班员本着“一切成本皆可降、一切成本皆要降”的降本意识,根据扒渣板尺寸及使用功能,优化扒渣角度,自制扒渣板。使用边角料下料制作、拼装、焊接,现场测试完成达到要求后上线使用。通过上线使用效果跟踪,达到原使用要求,更换次数由5次降至3次,降低了人员劳动力及备件外购生产费,助力班组每月平均节约备件费用0.69万元。(黄宝华 陈丽 张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