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庆
新思路寻找新出路,新技术寻找新赛道,新模式寻找新蓝海。
近两年来,首钢集团长钢公司紧紧围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将集团党委提出的“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这一号召用实际行动书写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
生产一线“新”改革
目前,钢铁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钢铁企业面对的市场形势愈加复杂。长钢,作为一家生产链条长、体格却小的企业,坚持着“向成本要效益,向改革要效益”的经营理念。
在洗精煤行业质量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长钢焦化厂为保证铁厂用焦质量需求,大幅增加高价格、优质煤种的配比量,坚守“服务高炉”的理念,利用“学巴钢”小指标平台,将关键指标纳入竞争体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上升造成的影响。
为提高铁水硅稳定率,长钢炼铁厂攻关小组将涉及的4个环节分解为9个因素,瞄准机烧、风量、开铁口间隔时间达标率等攻关目标,加强筛粉管控、优化高炉操作,缩短开铁口炉次间隔时间。经过攻关,该厂的铁水硅稳定率达到95.75%,不仅减轻了炼钢负担,简化了炼钢操作,还提高了炼钢生产率,减少了炉况波动。
长钢炼钢厂为消除安全隐患,将除氧泵操作室移位至主控楼,利用电脑远程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启停水泵及调节阀门,组织除氧泵房内操作人员从高温熔融金属伤人区域搬离,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
长钢轧钢厂调整各产线的品种结构,克服品种、规格频繁更换带来的困难,采用“一机两线”均分模式及具有长钢特色的直轧生产模式,通过优化匹配连铸发钢、等待位辊道、直轧辊道及1号、2号轧机间状态连锁,实现7号铸机坯料100%直轧、零下线目标。一系列操作使得该厂的煤气消耗节约255立方米/吨钢,能耗降本约59.18元/吨钢,减少氧化烧损0.5%,成材降本约12.8元/吨。
数智化技术“新”应用
长钢坚持深化数字化赋能,通过将分散的数据孤岛相连,逐步迈上数智化赋能的轨道。今年初以来,按照“坚持数字化转型,着力锻造‘数智’赋能长板,坚持战略引领、数据驱动、业务主导、持续改进,推进数字技术与首钢发展深度融合”的总体思路,长钢数字化转型工作向新提质。
目前,长钢已完成了投资管理系统、业财一体化项目、法务管理系统、司库系统及档案系统等管控类信息化项目。其中,业财一体化项目不仅满足了长钢财税一体化综合财务管控,也显著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截至目前,长钢平均凭证自动化率达到96%以上。
在智能生产方面,长钢焦化厂码垛机器人代替人工负责硫铵的去拿码放工作;轧钢厂自动焊标牌机器人能够自动完成取牌—取钉—挂牌—归位等动作;质量监督站化学分析作业区炼钢分析室全自动制样系统能在一周内既快又准地分析2100余个试样;钢筋自动拉伸设备能精准判定检测结果,提高了劳动效率;智能插袋机和装车机实现了从包装到车辆出厂的全过程自动装运。
随着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化,长钢实现了从物料采购、电商销售到仓储物流智能管控的运营自动化与信息流的无缝对接;实施了全自动煤采样、煤制样、煤风动送样项目,以及上线大宗原料智能制样和煤全自动分析系统;实现了利用环保分布式控制系统适时掌握环保监测数据;开展了数据中心综合运营维护管理,在以数智化带动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发展道路上步急蹄稳。
能耗双控“新”纪录
能耗双控是长钢的重要工作之一。该公司在能耗双控降本增效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在能耗分解工作中,要坚持管理节能与技术节能并举、从源头抓减量化用能、能源资源高效利用、节能降耗全员参与、奖优罚劣促节能降耗、绩效可评价等六大原则。
为有效推进能耗双控工作,长钢领导利用近5个月时间在基层一线调研。过程中,被调研的长钢二级单位领导不时会听到一些尖锐的问题:高炉工序能耗为什么比计划升高、作业区里安装了多少个计量仪器、能否避免漏洞出现、水耗总量为什么与实际对不上等。有时候,一些问题会让长钢的各厂厂长语塞、作业长脸红尴尬、职工紧张出汗。不过,长钢领导、职工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完成了直轧三期项目,降低了煤气消耗,提升了钢轧衔接效率;投运了富余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实现熔剂由外购到外销的转变;建成投运了水泥热风炉项目、焦炉上升管预热回收项目、H型钢烟气余热回收项目。今年底,该公司还将投运双超发电项目,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节能降耗。
截至目前,长钢的焦化、烧结、高炉、转炉、轧钢各工序能耗全面达到行业能效“标杆水平”,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评为长流程联合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评为钢铁绿色发展标杆企业,长钢热轧带肋钢筋、热轧H型钢等产品持续保持绿色产品认证。
非钢产业“新”局面
长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号召,盘活厂内旧区闲置土地及铁路专用线资产,从钢铁外围实现突破,建设长钢长铁绿能物流园。
12月6日,满载165辆国产品牌汽车的中欧班列从长铁绿能物流园缓缓驶出,经过阿拉山口出境后,奔赴莫斯科,较转经海运的方式节省了20天左右的时间。这趟由长治开出的中欧班列,进一步拓展了长钢社会铁路运输业务,发挥了长铁绿能物流园在长治地区的铁路枢纽作用,填补了晋东南地区中欧班列运输的空白,大幅提升了运输时效,降低了企业出口物流成本。
目前,长铁绿能物流园具备10万平方米接卸货场、2万平方米大宗物资仓储堆场、1座换电站和配套转运的新能源车辆。1月—11月份,长铁绿能物流园累计承接长钢到厂集装箱矿粉93.13万吨,与铁路敞车运输方式相比节约运费3492.33万元,外矿总体运输费用较2023年降低1046.72万元,大宗货物铁路运输率达到82%以上。
如果说长铁绿能物流园是长钢跨界物流、对冲钢铁业激烈竞争的战略之一,那么非钢产业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全面开花。今年初以来,长钢有序推进非钢辅业单位进行市场化改革,经营能力持续提升,非钢产业创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该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一项项工作的推动下,长钢创新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产业链创新力量日渐强大,向前发展的驱动力成色更足,助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中突围,澎湃向“新”行。
《中国冶金报》(2024年12月24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