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庆钢铁公司热卷精轧换辊现场
看见他正打着手电筒对即将“上岗”的辊子进行最后的检查
他就是精轧换辊效率提升的“扛把子”人物
2024年度中国宝武算账经营最佳实践者——姚正林
姚正林,出生在1986年的一个冬日,12月的寒风似乎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扎根轧钢工艺领域16年,从生产操作到区域管理,再到轧钢工艺技术,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意义。
重庆市长寿区高技能人才、中南钢铁技术能手、该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员工之星......
每当谈及他取得的荣誉时,他总是坚定地说:“每一步精细管理都是成功的基石,每一秒钟的突破都是进步的阶梯。”
热卷产线年修技改的实施,给这位技术骨干带来了令人“头疼”的问题。技改刚完技术消化还没那么顺溜,结果9月的精轧换辊时间与年修前平均时间相比居然增加了约51.5%,产线作业率大受影响,降本的路途变得异常坎坷。但姚正林并没被这难题吓倒,反而迎难而上。他心里明白,每次缩短换辊时间,都是对产线效率的提升,也是效益的贡献。于是,他立足岗位,与班组成员们并肩作战,共同寻找突破口。
“老姚,这换辊时间太长了,咱们得想想办法啊!”肖寒春焦急地说道。姚正林眉头紧锁:“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咱们先建立个过程分析表,把换辊按步骤拆开来看看,找找哪个环节最耗时。”
于是,他带领团队,建立了换辊问题跟踪记录表,按照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原因、定措施、定效果的“六定”原则,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一步步推进换辊流程优化。
为了找到减少换辊时间的方法,姚正林带领团队成员优化工作辊与支撑辊的配对,对使用的工作辊按组编号,抽装完成后调整阶梯垫,以此来节省时间。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减少换辊时间的核心方法。此外,他还带领团队对换辊窜辊归零时的工作辊平衡压力和主轴定位停车逻辑进行了优化,使得换辊停车时间进一步缩短。
“姚工,你看这个传动侧工作辊窗口滑板,总是会撞到上工作辊。”何勇指出了问题。姚正林仔细观察后,立刻有了对策:“咱们把滑板倒角处理一下,再在轴承座定位销处加个限位挡块,应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他们新增了精轧液压缸偏差L1/L2互相导入功能,实现了一键预埋换辊开轧辊缝,不仅提升了效率,还增强了开轧的稳定性。
2024年四季度,他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精轧的平均换辊时间逐月降低,四季度累计创效48.96万元。
“老姚,你这招真管用,现在换辊时间缩短了不少!”班组成员们纷纷向姚正林竖起了大拇指。
姚正林笑着向大家盘算起了更长远的计划:“咱们还得继续努力,争取实现自动换辊,让换辊时间突破10分钟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