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鄂城钢铁公司制造管理部(质检中心)理化检验车间
物理检验创新团队可“牛”啦!
他们积极践行宝武党代会精神
在降本增效、提升效率方面搞出大动静
成果相当亮眼
《容器板模焊热处理工艺优化》项目一路“开挂”
斩获中国宝武优秀岗位创新成果三等奖
还成功入选全国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库
在“职工之家”APP 上展示
这波操作直接“出圈”
重压之下,探寻突破之路
“团队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被‘逼’出来的。”项目负责人吴晖说。随着生产任务加重,传统的工作模式根本“扛不住”,他们可没被困难吓倒,也没守着老一套过日子。他们就像一群充满斗志的“探险家”,开启寻找高效检验和提升数据准确性方法的旅程。
原来的容器板模拟焊后热处理检验工艺,简直是个“麻烦制造机”。将100多斤的钢板样坯运到试样加工车间进行热处理,可苦了车间职工们,每次搬运试样都像在“搬大山”,劳动强度很大。而且,试样出炉后冷却超级慢,整体检验效率低到让人“抓狂”,一般要72小时才能出结果,与快节奏的生产需求完全“不匹配”。
剖析流程,寻找创新之法
物理检验团队的成员们可都是“细节控”和“问题解决大师”。为解决这个大难题,他们把热处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翻了个底朝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改进的地方。
终于,在保证试样力学和工艺性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找到了创新的“金钥匙”。他们根据炉膛尺寸自制试样筐,实现多批试样一次性进出炉,出炉后的降温速度也大大加快。同时,还优化了试样加工和热处理作业流程,让它们“无缝衔接”,配合默契。
成效显著,收获降本之果
系列操作下来,效果立竿见影!检验周期从原来的72小时直接“砍”到24小时,工作效率像坐火箭一样直线上升。在降本方面,更是“省”出了一片天,全年节约电耗26万元,优化劳动结构后又节约劳务费用34万余元。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实惠!现在,车间已经完成了新方法的标准作业卡和岗位规程修订,为持续高效作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注重传承,创新意志薪火相传
理化车间这次的突破,正是贯彻落实宝武党代会精神中极致效率、降本增效要求的生动实践。
这些年,他们在创新路上一路飞驰,获得全员岗位创新奖18项、专利4项、科技秘密3项、先进操作法4项;这次成果给他们的创新成绩单又增添精彩的一笔。(吴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