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8月,新钢集团数智化部聚焦电气仪表核心领域,以数智技术为关键引擎,在成本管控工作中主动破局、精准发力。通过优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升级资源循环利用、强化供应链源头管控三大维度创新实践,形成全链条降本闭环,推动电气仪表采购费用较去年同期降低4600余万元。此举不仅为集团降本增效开辟了新路径,更以优良绩效践行了“极致效率”目标。
库存共享“一盘棋”:打破壁垒激活效能
今年初,新钢集团数智化部以“破局者”姿态启动整合,逐步将100 多个分散于各作业区的备件库系统梳理,设立集中库并统一录入设备信息,实现“一盘棋”管理。
在此基础上,部门搭建“线上库存数据库+线下集中仓储”双轨模式,设备型号、数量、状态、存放位置等信息实时更新,从根源避免重复申报与资源浪费。同时,组织各作业区负责人实地认库,使其对设备种类、规格“心中有数”。如今,备件管理彻底告别“各存各货、各花各钱”,实现全生命周期透明化管控与高效调配,让降本增效在库存环节落地。
采购源头“做文章”:精准管控压减采购成本
在备件采购端,新钢集团数智化部依托专业积累,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组建跨部门评审小组,建立涵盖市场调研、参数比对、使用反馈的多维度评估机制,严审设备性价比、实用性与兼容性,既筛选高性价比产品,又挖掘替代方案,实现源头降本。
面对进口产品采购成本高、供应渠道受限的难题,新钢集团数智化部主动扛起国产化替代攻坚大旗,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攻关任务清单。以9号、10号高炉铁水秤系统为例,数智化部组建专项技术团队,联合国内优质厂家开展百余次参数匹配测试与现场工况模拟,攻克信号稳定性、高温适应性等核心技术难题,最终实现国产传感器成功替代。
截至目前,该国产传感器已累计领用30个,实现采购成本节约65万元,降幅高达66.6%。此举不仅显著提升了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水平,更为应对市场波动构筑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修旧利废“焕新生”:精打细算盘活资源
“能用不换、能修不丢”已成为新钢集团数智化部全体干群的共识。各作业区及班组主动探索废旧设备再利用,通过修旧利废盘活闲置资源,降低采购开支。
面对轻微故障、型号适配问题闲置的设备,维修人员用精密仪器全维度拆解检测,从电路板焊点到传感器灵敏度逐一排查,建立标准化部件替换流程,将完好旧部件重组调配。硅钢薄板自动化作业区冷轧班围绕“BCU修理不换新” 目标,每日坚持维修,已修复上线55台BCU,单月节约成本约71.5万元。
今年1—8月,新钢集团数智化部累计完成12类超3000台次电气仪表修复再造,实现修旧利废价值1203.88万元,以“变废为宝”诠释降本增效内涵。
从库存“集约化改革”,到采购“精准化突破”,再到修旧利废“精细化深耕”,新钢集团数智化部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与“极致效率”的追求,在降本增效路上稳步前行。1—8月,累计降低采购成本4600余万元。这既是对创新举措的肯定,更是深化工作的动力。(万新东 严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