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钢集团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企业发展血脉,在为这座城市奉献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一个大国企对社会负责、不断造福子孙后代的责任与担当,用行动和定力守护这座“山水之城”
6月,正值春夏之交。一场微雨过后,钢城本溪满目青葱,绿意盎然。一座座高炉、一排排现代化厂房矗立在青山绿水旁,掩映在青草绿树间,与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相交相融,形成了一幅与“山水之城”共融共生的绿色生态工业发展图景。
这一切,是本钢集团多年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承担国企的责任与担当,用行动践行以钢铁力量支撑城市现代生活,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文明企业的具体体现。
如今,承担着绿色发展使命的本钢,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的行动,将绿色钢铁的蓝图一绘到底。
牢记使命担当
绿色经济跑出“加速度”
多年来,本钢集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记使命担当,以“蓝天”“碧水”“青山”环保生态工程为抓手,通过全力实施转型升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刀阔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坚强支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切实用行动践行以钢铁力量支撑美好生活。
“蓝天工程”力度强。本钢集团将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蓝天工程”作为绿色生态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环保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精神,对照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编制了“蓝天工程”实施方案,并按计划全面推进。2008年以来,本钢集团陆续投资111亿元,关停并拆除了14座高炉、1座30吨电炉、14台90平方米以下小烧结机、5座焦炉。淘汰退出炼铁产能760万吨,炼钢产能12.5万吨,烧结产能980万吨,炼焦产能180万吨;2016年,实现34座土窑和7台130吨燃煤锅炉的关停取缔。这些项目的实施,让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做到还百姓一片蓝色的天空。
“碧水工程”建设快。本钢集团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理念,坚定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减少水污染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本钢集团污水“零排放”工程分为废水源头治理及减量化工程、废水处理及循环再利用工程、特殊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三部分,总投资近3亿元,2012年10月底全部完成。其中,本钢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改造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超过18万吨,使本钢集团的吨钢耗新水量降至2.0m3/t钢以下,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本钢集团顺利完成了从耗水大户到节水企业的角色转变。
“青山工程”投入大。本钢集团坚持以建设绿色生态矿山为目标,按照省、市政府“青山工程”的总体要求,以源头治理为切入点,坚持边采矿边恢复,积极实施矿山复垦还林。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本钢矿山复垦还林工作就已悄然进行。“十二五”以来,本钢集团累计投资9000余万元,强力推进“青山工程”建设,实施了矿业南芬露天矿、矿业歪头山矿、北营公司矿山等排土场、采场、尾矿库青山治理工程10余项,范围覆盖本钢集团大部分矿山区域,复垦绿化面积累计达4000余亩,种植各种树木近1000万株。伴随着“青山工程”建设的推进实施,昔日乱石遍地、沙尘满天的景象,如今已是绿野无边的美丽风景,曾经辽东大地黑白相间的“水墨画”也正在被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彩色“风景画”所替代。
加快绿色制造
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不久前,在中意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本钢集团与上海电气集团同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集团共同签署了本钢CCPP发电工程项目的AE94.2K燃气轮机及合成气压缩机机组的采购协议。这是本钢集团响应国家产业振兴发展政策,聚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心谋划的第三轮大规模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之一。本钢集团按下绿色升级“快进键”,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从2018年至2020年,本钢集团将陆续展开第三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几乎涵盖各主要生产工艺链条,这是一次全方位、全系统“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利用3年时间,通过在品种结构调整、新材料研发、绿色及智能制造、自有矿山资源开发、产能置换等五方面实施技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身健骨,拉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绿色制造是“重头戏”。板材发电厂的CCPP高效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提高富余煤气发电的利用效率,提高板材公司自发电率10个百分点;板材炼铁厂新一号高炉环保改造、北营公司300平方米烧结机环保改造,将使设备除尘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达到新的国家环保标准要求;板材焦化厂煤气脱氨及硫氨维修改造,将极大地改善环境质量,同时可增加化工产品的收益、提高焦炉煤气指标;北营公司回转窑环保改造将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减少动力消耗,使“三废”排放量达标;板材公司钢渣处理环保改造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北营冶金渣处理环保改造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将大幅度提高固体废物利用率。据了解,包括能源二次利用、环保治理等16项技改项目将陆续在本钢集团落地生根,清洁生产技术和余热、余能、余压利用,循环经济,低碳、低能耗生产,将使本钢集团真正跨入“绿色钢铁”时代。
共享绿色生活
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4月初,春风乍暖时。矿山上,三埋、两踩、一提……随着一系列娴熟地植树动作,4500多棵银中杨,被本钢义工们种到了矿业石灰石矿大明山采场上。
从厂区到矿区,从城周山到环城森林公园,本钢集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与城市共建绿色生态、共享绿色生活,为本溪“山水之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城市义务植树20多年。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本钢集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持城市绿化建设,数万名本钢职工成为绿化主力军,城周山、城中山、环城森林公园,到处都留下了本钢人为城市“造绿”的足迹。1996年至今,累计完成了近26万亩的绿化任务;面积达到17926公顷的本溪环城国家森林公园,本钢人的贡献率达到了80%。
参与城市风景区建设。从2004年开始,本钢集团出资、出人、出物参与了威宁营樟子松林景区、千金岭刺槐林景区、卧龙映山红观赏景区和大峪沟森林休闲景区等生态风景林的兴建和改造建设。同时,积极参与了以平顶山景区、东风湖景区、兴隆湖景区、高程湖景区为重点的环城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风景怡人的高程湖、兴隆湖、东风湖,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地标性的生态风景区。当你漫步其中,可曾想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路一石,都凝聚着本钢人的汗水和奉献。
支持城市“青山工程”建设。本钢集团除致力于自身的“青山工程”建设同时,还积极投身于城市的“青山工程”,东起卧龙沟、大峪沟,南至千金沟、福金沟,西起威宁林家崴子,北至矿业歪头山矿山外,以及溪湖二电、石灰石矿、南芬、田师傅地区的周边山脉,本钢集团都出资出力兴建。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本钢集团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企业发展血脉,在为这座城市奉献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一个大国企对社会负责、不断造福子孙后代的责任与担当,用行动和定力守护这座“山水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