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兆军 通讯员 王欣
热装热送率是衡量钢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指标,是降低热轧工序煤气消耗、减少热烧损、提高成材率、缩短生产时间的最佳途径。
为提高热装热送率,河钢邯钢邯宝热轧厂轧钢车间主任李会朝组建攻关团队,全力开展攻关。自8月份以来,该厂热装热送率提高了10%,加热炉煤气消耗从吨钢140立方米,下降到吨钢130立方米,为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
9月24日16时50分,已下白班的该厂轧钢车间丙班出钢班长李爱国和操作工李安州,还在装钢操作台上认真地计算着当班的板坯热装数据。10分钟后,李爱国将计算的结果认认真真地写在操作台左边的《热装热送率排行榜》上,与其他班的成绩进行对比后,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就在此时,该厂2250产线正在轧制大梁钢700L,李会朝带领着热装热送攻关小组的5名成员在质检台上,等着一块样板的检验,在质检员仔细检验确认质量合格后,李会朝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为了提高热装热送率,降低燃耗,我们制订了以加热炉降耗为核心的生产组织方案,对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钢种进行工艺改进,提高热装节奏。”李会朝说道。他们把所有钢种最经济、最合理的温度全部固化,并与相关部室成立了计划对接组,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将板坯温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在生产计划不间断、规格不大幅跳跃的同时,实现了最佳板坯温度。
为了实现特殊钢种的优化,李会朝与提升轧制节奏攻关组联合开展攻关,每天从装钢、出钢、轧钢再到卷取,将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记录得清清楚楚,对加热炉炉间差、轧机R2DT控制、卷取温度等温度参数逐个进行计算、核对,通过一系列的倒推计算出板坯所需最佳在炉时间。他们通过对加热炉热电偶,检测光栅等与热装相关的仪器仪表重新标定,提高对热装板坯入炉前后的数据监测精准度,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加热制度进行调整,降低低温段热负荷。他们提高装钢、出钢机速度,增加辊道传送速度,压缩在炉时间,提升热装计划执行节奏。
“从8月中旬攻关小组成立至今,已对大梁钢、高强钢、箱体钢等10个牌号产品进行了在炉时间优化。”李会朝说,下一步,我们继续对不合适的产品进行在炉时间优化,力争达到生产效率高、成本最低、创效最高。
《中国冶金报》(2019年12月05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