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郑志宏
近日,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敬业集团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各个岗位的钢铁工人认真学习讨论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钢新篇章。
乌钢作为城市型钢铁企业,自2014年9月28日加入敬业集团9年来,牢固树立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融入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生态发展大局,累计投资65亿元,不断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使企业绿色本底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走出一条涅槃重生的绿色低碳、节能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从2014年10月10日开始,乌钢总投资近2亿元,规划建设环保改造项目达9大类14个分项目,分别为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防风抑尘网建设,南、北焦炭库全封闭,烧结机除尘系统大修,炼钢环境综合治理改造,烧结熔剂车间环保改造,炼铁筛分间无组织排放治理改造,废旧建筑物爆破拆除工程,拆除建筑物垃圾破碎与清运。2018年,敬业集团又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了3座全封闭料场和内蒙古首个“干式超净+”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019年,新建兴安盟首个煤气发电项目,使乌钢在能源利用和环保建设上实现新跨越。
多年来,乌钢无论在产能规模还是装备能力上一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边缘,始终没有摆脱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近几年,乌钢抓住各方面发展机遇,积极响应国家、自治区号召,先后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节能环保改造,将1座503立方米高炉和1座616立方米高炉及购买的部分炼铁产能,减量置换建设了1座1200立方米高炉。1200立方米高炉升级建成后,淘汰了自动化水平低的操控系统;淘汰了原有高炉冷却水开路循环耗水、耗电、冷却壁容易损坏的工艺;淘汰了高炉风机上的普通电机拖动;淘汰了出铁场小且多的铁水罐,改变了炼钢能力不匹配的现状。该高炉采用软水密闭循环技术,耗水少、电耗低、冷却壁不结垢,延长了高炉炉龄寿命;鼓风机采用BPRT技术,节能效果明显提高;热风炉采用格子砖顶燃技术,风温达到1250摄氏度,高炉燃料降到505千克/吨以下,比原有小高炉节省30千克/吨。乌钢通过持续节能环保产业提升,一举摘掉了只有小高炉生产的历史帽子,建成了乌钢第一座具有全国一流工艺技术水平的绿色低碳环保型大高炉,并且提前117天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下达的加快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落实能耗双控的目标任务。
加强源头治理
扬尘是乌钢生态治理的重要工作。2020年9月份,乌钢分别投资2419万多元和6500万元,建设了铁路专用线提标扩能改造工程和3座全封闭料场棚化库。乌钢取送车作业时间由原来的120分钟减少至40分钟左右,效率提高了300%,满足了企业装卸车作业及接发列车需求。此外,借助这两项工程,乌钢物流运输线与白阿线、平齐线、京哈线、沈大线实现无缝衔接,钢材等大宗货物运输实现“公转铁”运输方式,可减少乌兰浩特地区约16.26万辆/年的重型货车通行量,有效减少道路扬尘和汽车尾气排放。2021年,乌钢投资7000多万元,完成烧结厂一车间、二车间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实现了向全流程超低排放、全年常态稳定运行目标的新跨越。2022年底,乌钢投资2377万元,建成兴安盟总库容面积最大的全封闭棚化库,从根本上解决了扬尘问题。与此同时,乌钢大力开展厂区绿化、硬化、美化工作,投资800万元使绿化面积增长到17万平方米,种植各种树木近1万株;投资1400万元,分别建成了5.9万平方米及5000平方米的料场道路和厂区环路。
为治理噪声污染,乌钢将所有的风机房、空压站、放散塔、氧气厂等有噪声的地方全部建设了隔音墙。乌钢投资300万元,接通了乌兰浩特市污水厂的中水,目前除生活饮用水外,全部使用城市中水,不仅解决了城市中水无处用的难题,而且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目前,乌钢的电耗、能耗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4%、8%,水耗与2018年相比下降17%;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8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量达35.4 毫克/立方米、颗粒物排放量达33.8毫克/立方米。
《中国冶金报》(2023年12月14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