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王笑竹
3月24日,本报记者跟随攀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修建分公司检修项目管理区域工程师秦睿,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访之旅——目的地是攀枝花盘江煤焦化有限公司的1号、2号焦炉。
还未踏入厂区大门,一抹亮丽的风景线便跃入眼帘——公路右侧,一座座笔挺高大的管廊架矗立着,宛如钢铁巨人守护着这片工业热土。经过一番精心装扮,那些延伸至主厂区的公辅原料运输管道已焕然一新,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重生”的故事。
“瞧,那边!”秦睿兴奋地指向前方。记者循声望去,在4米高的空中,油漆工彭武正稳稳地站在登高车作业台上,手持喷枪,在锈迹斑斑的支架外壳上挥洒着创意。随着他微微摆动的手腕,细腻的漆雾均匀地喷洒而出。瞬间,那些陈旧的支架仿佛被赋予了新生,焕发出明亮而柔和的光泽。
“这不仅仅是美化外观,更是对设备的一次全面呵护。”秦睿解释道,“1号、2号焦炉,还有管廊架、筛焦楼等设备设施,是攀枝花盘江煤焦化有限公司的核心设备。这些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对全面实现超低排放至关重要。”
今年初,1号、2号焦炉及化产煤气脱硫区域设备设施的环境整治工作被攀枝花盘江煤焦化有限公司列为重点项目,并由攀钢工程公司修建分公司负责施工。接到这项任务后,该修建分公司迅速行动了起来。
“2月10日开始进场,我们的任务是在48天内完成这项工作。”该修建分公司炉窑工程处主任万利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在紧张的生产节奏中,他们巧妙地制订了一套并行推进的施工方案,同时整治1号、2号焦炉本体及筛焦楼环境,以及车辆和附属设备设施、管廊架区域的环境。
为了使这场绿色变身之旅更加顺畅,该修建分公司组建了一支由技术骨干与管理精英组成的专项攻坚小组。他们扎根现场,细致梳理项目全流程,重新规划施工顺序,将部分串行的工序调整为并行开展,大幅缩短了整体施工时间。
与此同时,经过紧急培训后,新招募的200名专业人员充实到了施工一线,6台新型机械设备也加入施工行列,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为了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该修建分公司还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依据施工进度、质量等指标,对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丰厚奖励。这不仅是一份荣誉的象征,还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穿梭于繁忙的施工现场,记者深切感受到了攀钢工程人对高效率、高效能的不懈追求。每名职工都在专注投入,每一台设备都在高效运转。秦睿自豪地说:“截至目前,我们已完成整体项目90%以上的工作,所有工作都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这场关于煤焦化的“焕新记”仍在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次刷新都意味着一次新的飞跃。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绿色、更加美好的攀枝花盘江煤焦化有限公司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冶金报》(2025年04月24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