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中冶赛迪与北京科技大学全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通过云上方式举行。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中冶赛迪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肖鹏出席仪式并讲话。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安阳,中冶赛迪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余维江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本次签约意味着在全面加强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冶赛迪与北京科技大学在多年来长期合作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持续提升合作质量,丰富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共同研究行业新问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双方将充分发挥在学科、科研、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围绕科学技术创新、工程问题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加快集聚和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持续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武贵龙在讲话中表示,北京科技大学与中冶赛迪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多年来双方的科研合作包括智能化信息化平台、智能方法和产品、大数据和云计算、自动化、数字化设计等5大方面,涵盖炼钢、炼铁、有色金属冶金、工业生态等4个学科门类、全部冶金流程、全产业链,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双方将更进一步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尤其是围绕“双碳”战略,在钢铁工程技术、智能化信息化、城市建设、节能环保、高端咨询等领域开展多形式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合作研究,推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升级。同时,在科研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培养行业高层次一流人才。
肖鹏代表中冶赛迪向北京科技大学70年来风雨兼程中取得的成就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北京科技大学长期以来对中冶赛迪的支持与关心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作为新中国的钢铁摇篮,北京科技大学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栋梁和骨干人才,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冶赛迪是中国钢铁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的国家队,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和国际化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最重要战略,正致力于围绕未来钢铁行业竞争聚焦的智能化、绿色低碳,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流程等方面开展科技研发和工程应用。中冶赛迪与北京科技大学近年来合作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企业科技专项,共同申报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成果丰硕。伴随着全面战略合作的建立,中冶赛迪将进一步全面深化和北京科技大学的合作,为中国钢铁强国的发展和全球钢铁技术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仪式上,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建良、中冶赛迪科技管理部部长钟星立分别介绍了双方交流合作的具体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刘杰民,人事处处长陈骏,科研院院长刘雪峰,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建良,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百年,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范小华,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钢冶系主任、教授张家泉;中冶赛迪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苟仲,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波,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主任张春光,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芝春,人力资源部、科技管理部、中冶赛迪电气负责人参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