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七冶集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试点单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规定动作高标准,自选动作有特色,多措并举推动企业改革走深走实。公司通过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等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2020年公司新签合同额首破千亿元大关,营业收入跨上300亿元台阶,胜利实现“83121”奋斗目标,圆满收官“十三五”。2021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三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与纳入“双百企业”前的201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5%、85%、93%,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以任期制和契约化为切入点,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一是构建制度体系,规范契约文本。2020年3月,公司制定了《十七冶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办法》及《岗位聘任协议书》《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三个示范文本。2022年1月,公司根据实践情况和有关要求,进行了修订完善。现行制度和契约文本符合国企改革办刚印发的《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契约文本操作要点》文件精神,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公司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

二是量化业绩指标,明确考核标准。责任书根据岗位职责,实行一人一表,个人业绩指标差异化;年度个人业绩指标权重100%,任期50%;主要指标明确;指标全部定量,权重清晰;计分规则明确,不设保底分。如公司分管市场副总经理的“三书”,岗位聘任协议书中明确了聘任岗位、任职资格、职责、主要指标、工作分工、岗位退出情形和薪酬分配等;年度责任书中设置了5个定量指标,其中主要指标新签合同额权重25%,占比最高,比十七冶“十四五”规划指标高出16.7%,具有挑战性;任期责任书中,设置了3个定量指标,个人年度考核权重20%,个性化任期考核权重50%,单位任期考核权重30%。绩效年薪占60%,绩效年薪中30%延期支付,作为任期绩效考核。以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进全面实施,强化常态管理。目前,公司已全面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与本级经理层成员9人、34家二级公司经理层成员168人签订了“三书”,真正做到让每一位经理层成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不断增强经理层成员的任期意识、岗位意识、权责意识、充分发挥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牛鼻子”作用。
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选优配强干部队伍,落实“能上能下”机制
首先,公司加强人才培育和年青干部选拔力度。公司推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开展公开竞聘,建立后备干部库,先后有403人通过中层后备干部公开选拔、1423人通过主管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近年来提拔使用80后干部占提拔总人数的85%以上;公司制定《十七冶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培养实施方案》,选拔1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总部各职能部门进行挂职,二级公司积极组织开展本单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
目前,公司中层干部,60后、70后、80后各占三分之一,干部的专业、年龄、知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公司现有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占员工总数98%以上,拥有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核心人才1442人,占员工总数32%。
其次,公司以文化之力有效提升干部作风。公司各级管理层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将中国五矿、中冶集团企业精神的内涵,用具体的“24小时工作法”和“层级责任”进行明确。将用人和业绩紧密挂钩,用“赛马”来选人用人;把目标与责任有机统一,用数字说话,以绩效论功奖赏,形成示范带动、全员行动、实干到底的良好企业氛围。
此外,公司加强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加大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中层干部岗位交流、职务轮换、降职降级280人次。利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机制,按照年度考核及任期考核结果,确定薪酬、岗位调整;做到“业绩升、岗位升、业绩降、岗位降”,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
二是发挥绩效激励作用,激活“能增能减”动能
首先,公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创新经理层成员管理模式,实现岗位调整、薪酬收入与经营业绩的紧密结合。对工程项目实施契约化管理和项目领导班子模拟年薪制,根据考核结果核定年度薪酬,依据契约目标责任书,进行项目终结兑现,做到“薪酬+效益”的有效联动。积极推进岗位分红激励,对业绩高、贡献大的员工进行超额利润奖励,真正做到“高业绩高收入”,公司薪酬差距倍数达两倍。实施精准激励,对安全岗位人员给予薪酬倾斜,提高一档待遇。在内部改革试点单位试行工资总额周期制和备案制管理,落实内部差异化分配。
其次,运用劳动竞赛正向激励手段,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在实现竞赛目标过程中,突出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强调“人均合同额”的增长率和“项目亩产”的贡献率,以价值增量为衡量标准努力超越绩效期望。近年来,基层一线员工效率和收入同步提升,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节节攀升。

三是坚持市场化用工,用好“能进能出”政策
首先,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人才市场化招聘率100%。公司与员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合同管理。加大高端和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公司已有博士16人,近三年招聘硕士317人、一本及以上大学生1100多人。
其次,公司实施项目人才属地化招聘。为了稳定员工队伍,实现项目履约,公司加大人才属地化引进力度。西北、陕投、山东等分、子公司人才属地化建设已成功实践,西北公司属地化人才60%以上。
此外,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大力推动分公司转型发展,将人力资源向工程主业板块转移。公司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对不胜任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转岗。不服从转岗安排或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公司与其依法解除劳动关系,进一步优化了公司人力资源配置。
下一步,中国十七冶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务院国资委央企负责人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切实抓好中国五矿“五大行动计划”“五型五矿”和中冶集团“三加强、两优化、一提高”“五个专项行动”以及“稳增长、控风险、促改革、精管理、谋创新、强党建”六项重点任务在十七冶的落地做实,奋发建设“最具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全生命周期工程建设运营服务商”,实现公司“十四五”规划的“152315”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