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以北,霸王山前,在南京六合区幸福路的起点,绿地与树木掩映中坐落着一座外观简洁方正的现代化建筑,在它内部便是中冶赛迪信息打造的南钢铁区智慧中心。
这里实现了5座高炉、5座烧结、3座料场、1套球团、3座焦炉和2套化产等工序的全流程、远距离集中控制,覆盖铁区铁水产能达1000万吨。而这个生产控制中心完全位于厂区之外,与城市交汇融合,描绘出智能制造时代钢铁产城合一、精益高效的全新蓝本。项目应用铁区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打造了行业首创的物料跟踪系统,有效推动炼铁生产由经验决策向数字驱动、智能决策转变,由追求局部寻优向全工序、动态最优转变。

产城融合新模式
城市之中的铁区“智慧大脑”
走进宽敞明亮的集控大厅,360块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的生产数据与生产画面,1600平方米的空间集成了铁区3平方公里范围内56个控制室、1800多套监控系统、290多套控制系统的操管控功能。

通过中冶赛迪信息自主研发的铁区一体化管控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在这里管理远在7公里之外的生产线。“千里眼、顺风耳”的奥秘蕴含在安全环保智能管控系统之中,电子围栏、视频联动、无线集群、3D可视化、集散联动等先进技术让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测现场设备、人员、排放等情况,促进本质化安全,实现技术降碳、管理降碳的高效融合。生长在城市之中的铁区“智慧大脑”让钢铁生产与城市运行实现有机的融合与互动,开创了城市钢厂全新的生产模式。
首创物料跟踪系统
把握降本关键核心
“码头卸料、一次料场、混匀一区……”打开南钢铁区3D可视化系统,一个数字孪生的南钢铁区生动地呈现在眼前,跟随光标的移动,我们能看到物料从卸料到高炉矿槽的全程流动,每个工序的流转、存储、质量数据都清晰地跃然于屏幕之上。

“钢铁降本看炼铁,炼铁降本看物料”一句行业俗语体现出物料管理对于钢铁降本增效的重要意义。在南钢铁区智慧中心,中冶赛迪信息打造了行业首创的物料跟踪系统,跟踪皮带900多条、流程2000项、储位220个、计量117个,实现生产物料动态平衡、生产节奏精准把握、产品质量高效分析和追溯。系统上线后,烧结碱度一级品率提升7%,返矿率降低4%,混匀料铁、硅标准差降低0.1%,为高炉稳定顺行打下坚实基础。
精益升级
经济技术指标持续突破
铁区一体化管控平台结合南钢多年生产技术经验,开发了智能配料、炉身镜像、炉温预测、炉型优化等200多套辅助操作模型,配备400多张报表报告,炉温预报成功率超过90%,实现标准化操作,保障高炉稳定顺行,产量和风量稳步提升,煤比提升10kg/t,燃料比降低超过20kg/t,5座高炉连续5个月零悬料,创历史最好水平。
铁区智慧中心的运行也支撑起生产组织变革,强化无边界协同,提升了管控的广度和深度。智慧中心运行后,组织机构实现有机整合,推行生产厂车间化,车间数量精简42%,科室数量精简53%,480人撤离危险岗位,工序与岗位的协同效率大幅提升。
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中冶赛迪信息智能化建设模式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中得到验证与发展。中冶赛迪信息将持续投身于工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以数智力量持续推动行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