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中冶京诚、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在国际水协出版社(IWA Publishing)全球水回用领域重要SCI开源期刊《Water Reuse》上,联合发表文章《Wastewater reuse and recycling of the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中国钢铁工业废水回用与资源化: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后附全文链接),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中国钢铁工业废水回用与资源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数据详实,结论客观。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钢铁40年绿色发展的杰出成果。文章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重点科技发展计划(2020YFC1806302)、中冶集团“181攻关计划”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文章内容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缓解中国钢铁行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开发非常规水资源。文章综述了近40年来(1980-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的发展情况。在此期间,中国钢铁产量从0.36亿吨增加到10.53亿吨,每吨钢铁的淡水消耗量从35.9吨下降到2.45吨,水资源回用率从61.2%提高到98.02%。

文中详细分析了由中冶京诚设计的安阳钢铁、河钢唐钢、天津钢铁等企业的水回用典型工程案例。

图:安阳钢铁工业废水回用项目(2005年)

图:河钢唐钢工业废水和城市再生水回用项目(2009年)

图:天津钢铁浓盐水资源化利用项目(2015年)
由中冶京诚、清华大学和四川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开展了中国钢铁企业用水效率研究,对废水回收率、回用率、直接冷却水循环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政策驱动、经济驱动和技术驱动下,中国钢铁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正如今年1月份《人民日报》发文中提到的“中国钢铁行业用水效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将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精准”、“多元”和“低碳”为特征的钢铁工业废水回收利用新技术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技术角度,文章对基于水征分析的膜污堵管控技术、浓盐水资源化技术和水系统智能管控技术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全球各界反馈摘录
文章见刊后受到各界广泛好评。日本内阁战略咨询专家、日本东北大学校长助理松八重一代教授、韩国环境部高级研究员李旻庸等众多专家学者和产业同仁给予高度评价,对中国钢铁40年水效指标持续提升和绿色发展成果表示肯定和赞赏,认为文中描述的中国钢铁企业废水资源化典型案例对全球很多工厂均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结 语
中冶京诚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国家大型冶金设计研究单位,在70余年的发展中,始终重视钢铁企业水系统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技术服务,研发创新。 上世纪70年代开发出废酸处理技术,80年代开展循环水水质稳定研究,90年代提出“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缓蚀方法”,2009年自主研发“冶金浊环水承压一体化装备”……累计荣获省部级以上嘉奖数十项,为我国钢铁工业水效提升和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冶京诚将持续精研钢铁水系统,致力培育更多高质量产学研合作成果,在新时期为中国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附: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