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攀钢钒1450热轧生产现场,一条条钢坯飞快地通过轧线,完成钢卷的生产过程。而在产线周围,蕴含人工智能技术的“火眼金睛”正在为生产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近日,中冶赛迪信息自主研发的热轧机器视觉智能感知产品在攀钢钒1450热轧产线顺利投产。融合机器视觉、深度学习AI技术,系统实现带钢飞剪切断识别、翘扣头识别以及钢卷综合质量检测,各项识别准确率均超过98%,支撑轧钢区操作人员工作强度降低20%,显著提升热轧全产线安全水平。
翘扣头监测是轧线操作工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板坯在轧制过程中头部可能会出现上翘或者下弯的现象,这种缺陷会影响轧机等设备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堆钢事故。曾经,翘扣头的监测需要一位工人在产线旁边密切观察,当一条条钢坯飞速通过,他需要聚精会神地捕捉异常的瞬间。
而现在,中冶赛迪信息机器视觉智能感知产品能够对粗轧机出入口板坯翘扣头情况进行清晰成像及算法分析,自动给出识别结果及图表分析,为用户提供快速而全面的诊断参考,让现场工人从高强度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长期累计的操作经验凝结到模型算法当中,持续稳定地投入生产,而随着数据的累积与反哺,系统也不断得到成长与升级。运行至今,系统识别精度在1mm以内,识别准确率达99.73%以上。

中冶赛迪热轧机器视觉智能感知产品还正在应用于飞剪头尾切断状态及废料槽处的掉落情况的自动监测识别。在钢卷综合质量检测领域,产品实现了钢卷外观塔形检测、裂边检测、钢卷对中检测及钢卷号识别。
系统“火眼金睛”的背后是中冶赛迪信息自主研发的CISDigital-AI金睛相机及嵌入式软件在发挥作用。相机识别速率高达25帧/秒,边缘计算与数据传输时延小于150ms,实时视频流传输时延小于200ms,大大满足了热轧高速运动场景下的实时视觉识别。
中冶赛迪信息热轧机器视觉智能感知产品不仅解决了人工漏检、误检、效率低的问题,还极大地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预计每年能够节省成本30万以上,促进了热轧安全、高效、智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