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上要确保供给安全”,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这样强调,阐明了能源资源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十四五”期间,鞍钢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央企“国家队”作用,坚决扛起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政治使命,深入实施“双核+第三极”战略,加快推动铁矿资源和钒钛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山北望,全国最大单体地下铁矿山——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施工现场,首次应用于国内地下铁矿山建设的“基石号”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正以毫米级精度向大地深处稳步推进。
神州南瞰,国内最大单体海绵钛工厂——攀钢5.5万吨海绵钛产线高效稳定运行,全部使用国产钛矿资源,将钛金属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到新高度,有力挺起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钛”脊梁。
5年砥砺深耕,5年履践致远。
如今的鞍钢集团持续保持国内铁矿资源储量第一、产量第一和世界最大产钒企业、中国最大钛原料生产基地地位,“资源饭碗”端得更稳更牢,成为维护钢铁钒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压舱基石”,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鞍钢力量。
胸怀“国之大者”——勇担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政治使命
坚持正确航向,方能行稳致远。
矿产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材料和关键支撑。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作出细化部署,要求“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规划管控,提升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同年11月,《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提出,要确保能源矿产安全,矿产安全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然而,“十四五”初期,“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连续多年保持在80%以上,国际四大矿业巨头控制全球70%左右的贸易量……”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研究报告的数据不容乐观。鞍钢集团清醒地认识到,铁矿资源保障问题成为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重大风险点和制约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成旭提交了《关于拓展“基石计划”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议》,这是鞍钢集团主要领导连续第三年围绕加强铁矿资源保障提出建议。
作为国内钢铁行业唯一一家具有全产业链和最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鞍钢集团精准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以及中央企业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把“做强做优做大矿产资源产业”深深印刻在企业“十四五”规划中,并明确提出5000万吨铁精矿产量这个奋斗目标。
蓝图落地需要坚定而迅速的行动。
2021年8月,鞍钢集团召开矿产资源事业发展专题会议,确定实施钢铁+矿业“双核”战略,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率先把矿业上升为核心主业。此后,鞍钢集团将“双核”战略明确写入集团第三次党代会报告,并作为企业长期坚定不移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
次年12月,鞍钢集团召开钒钛产业发展大会,提出把大力发展钒钛产业作为企业铭记长子担当、提升国家战略资源保障能力的“战略工程”,矢志报国奉献、推动我国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链工程”和构建“双核+第三极”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一流企业的“重点工程”。
鞍钢集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本着对历史、对时代、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于聚焦“国之所需”上举旗定向,在放大资源禀赋优势上布局落子,为加快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端牢“资源饭碗”——压茬提升战略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今年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时指出,辽宁鞍本铁矿新增储量非常可观,大大延长了矿山的服务年限。这项重大成绩的取得,钢铁长子功不可没——“十四五”时期,鞍钢集团铁矿资源增储超16亿吨,其中,辽宁地区增储近10亿吨。
增储上产之路并非易途。
鞍钢集团战略规划部资源管控总监杨勇向记者表示:“5年来,我们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并形成实施方案(1.0版),聚焦鞍山—本溪—辽阳、攀枝花—西昌等重点成矿区带及重要矿山,部署20余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北台、歪头山、花岭沟等勘探工程,成功获取朱兰铁矿6.8亿吨扩界采矿权及多个新矿权、扩界矿权,为集团矿产资源增储筑牢了根基。”
同样是这5年,面对没有新矿山投产、老矿山产能持续下滑等多重利空,鞍钢集团科学谋划、从容应对,强化管理变革、创新实践路径,深挖老矿山潜力;广大矿山职工万众一心、握指成拳、攻坚克难——白天作业机器轰鸣,夜晚赶工灯火璀璨。从东北到西南,鞍钢集团的一处处露天采场、一座座地下矿井潜力被充分挖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工业粮食”。5年来,鞍钢集团实现逆势增产,铁精矿产量持续刷新历史纪录,增幅超10%,国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6%。

俯瞰全国最大单体地下铁矿山——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施工现场。
再观钒钛资源领域——今年以来,攀钢海绵钛产线产品氮元素满足0级批次占比由71.7%提高到97%,小粒钛、超软海绵钛等高端钛实现了批量生产。亮眼成绩彰显了攀钢作为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龙头和核心企业的强劲实力,更增强了鞍钢集团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信心和底气。

攀钢海绵钛扩能项目曾创下国内最大单体海绵钛工厂达产和技经指标达效最快纪录。
向高向智向绿——打造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十四五”时期,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确保矿产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必须推动矿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矿业企业都要完成的一道“必答题”。
形势决定任务,认识决定行动。
5年来,鞍钢集团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坚持以“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为己任,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具有“世界级成本、世界级产品、世界级规模”的世界一流资源开发企业,不断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以“无人工厂”闻名行业的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应用大数据、云计算、AI等现代技术再造生产流程,实现“一键启动”,带动产量、销量、成本、利润指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攀钢以朱兰铁矿为应用场景的5G智能采矿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025年5G工厂名录》,取得世界首创冶金矿山穿采运现场作业无人化、世界首创5G云网融合应用露天采场无人化、有人和无人车铲混合编组作业水平国内领先等“3项首创”“2项领先”,钻机、矿卡、电铲最高月产量分别超过人工设计能力的20%、30%和50%。
本钢矿业歪头山铁矿的职工,驾驶着运输车辆穿行在采场,各种实时数据第一时间传输给设备GPS综合管理系统,彻底改变了矿山生产调度“摸黑干活”的历史。
世界钢铁协会第13届“Steelie”低碳生产卓越成就奖获奖技术支撑辽宁首条400万吨/年带式焙烧机球团产线高效运行,彻底结束了鞍钢矿业东烧厂60多年来生产低端铁精矿的历史,实现了向生产绿色低成本高品质炉料的跨越。
国内规模最大的露天采坑生态修复工程——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露天采坑生态修复工程,采用鞍钢自产尾砂胶结固化回填方式,目前已累计充填尾砂1214万吨,为闭坑后的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找到了新路径。
攀钢有效解决了超细粒级钛铁矿工业回收的世界性难题,为推动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深度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

这是鞍钢矿业公司数智化建设场景的代表——鞍钢矿业齐大山铁矿智能管控中心。

“无人铲车”驶入百米井下。
综合成本逐年降低、高端产品不断涌现、规模结构日趋合理、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在实践探索中,鞍钢集团各矿山企业坚持以领先科技引领发展、以技术升级赋能发展、以精益管理推动发展,打造出了一个具有鞍钢特色的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范式。
春风浩荡满目新,奋楫扬帆正当时。
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宏伟实践中,鞍钢集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鞍钢集团本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矿产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决当好维护钢铁钒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压舱基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鞍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