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视监控”改造 提前预警 严防事故
高炉送风系统是典型的具有多变量、非线形、大滞后特点的复杂系统。前期,由于该单位2#高炉热风炉使用年限过长,热风管道中耐火材料均不同程度受到损伤,造成高炉长期风温处于1200℃左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为提高热风炉的监控质量,该厂根据热风炉热成像监控系统需要,采用一体化智能红外双视监控仪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点为三根热风支管与热风炉总管衔接处和倒流阀支管与总管、热风围管处,并将监测数据以光纤上传到监控室后台进行集中监测。
改造后,不仅可实现将调度人员的调度意图分解为具体的控制指令,控制执行设备完成各种运行状态的调节,而且岗位人员可随时掌握管道内温度变化,异常状况将自动启动报警装置,有效预防了事故发生。
“贴身测温”改造 精准数据 消除温差
改造前,5#高炉冷却壁进出水水温监测方式是由岗位操作工借助测温枪进行测量,实际水温测量准确率较差,尤其在低温下,进出水温度误差更大,不能科学指导高炉操作、控制水量及相关参数。
为了给高炉“看菜下饭、量体裁衣”,该厂决定在5#高炉炉体加装热流强度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高炉本体冷却壁水温差、热负荷数字化检测、温度显示和数据历史查询,可实现对高炉炉体在线监测,能够帮助高炉操作工及时准确掌握炉体冷却水状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生产操作调节方针,控制合理的热负荷、调整水流量及其余生产参数,最终为实现高炉的长寿、高效、优质、低耗及清洁生产奠定基础。
“EPU升级”改造保障供风 降低能耗
该单位高炉动力运行501#风机在高风压情况下,工况点接近防喘振线运行,需打开防喘振阀放风远离防喘振线,造成能耗大量浪费,且存在噪声污染。同时加之固定的防喘振曲线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不能准确预测防喘振点,容易导致风机出现紧急断风现象,不利于高炉正常冶炼。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厂电气自控技术人员决定应用高炉鼓风机EPU(Economy & Profomance Upgrade)节能控制软件优化方案,通过对防喘振控制系统软件优化改进、动态的性能曲线补偿等举措,实现了不同温度下,高炉对送风参数的要求,且可为企业带来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更高的经济效益,并大幅度提高了风机和高炉的安全性。
未来,“智能改造”将是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该厂将大力发挥自动化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巧借“内联外引”技术力量,让大数据支撑铁前系统早日实现“国内一流、行业先进”总目标。(张转梅 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