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德邻陆港供应链事业部贸易室经理陈洪旭
本报通讯员 王颖
临近春节,鞍钢德邻陆港供应链事业部贸易室经理陈洪旭比此前更忙碌了。2月3日一早进了办公室,还没有坐稳,他就给青岛的一位客户打去电话,在详细了解对方的需求后,马上跟加工厂联系。“争取春节过后就按客户的新要求供货。”放下电话,“90后”的他跟笔者说,“按老样子做钢材贸易肯定行不通,我们结合物流、仓储、金融、深加工等相关服务,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只有让客户感到暖心、贴心了,才能走向更大的市场。”
别看如今的陈洪旭说起钢材贸易来头头是道,其实当初他也是“白丁”一枚。2017年,德邻陆港准备开展钢材贸易,陈洪旭成为团队的第一批成员。机械专业毕业的他,要开展钢材贸易,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不过,陈洪旭骨子里有一股韧性,找来专业的书籍一学就是一个通宵;跟着年长的同事拜访客户,每次回来都认真做好笔记……日积月累,小伙子有了自己的一套销售办法,“了解客户最真实的需求,用心做好每一次服务”。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陈洪旭告诉笔者,前面提到的那位青岛客户,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与他的团队合作的,不过当时客户在鞍钢的采购量很少,更多的采购量都给了另一家钢铁企业。“人家增值服务做得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经深入了解,原来客户对于钢材深加工的需求量大且工艺要求复杂。掌握了客户的需求,陈洪旭决定制订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他每日与对方电话沟通,每周去走访,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很快客户就看到了变化——“鞍钢的深加工产品做得也不错,而且还能点对点地把加工好的产品送来……”
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短短2个月订货量就增加了2倍。
干了几年的钢材贸易,陈洪旭心里有了一笔账,到几月份干什么,在哪个时间点做好怎样的准备,哪个客户在什么季度有特殊需求,他心里都有数。比如,每年春节前,他会汇总全国各地仓库及物流公司在春节期间的营业情况,然后跟客户沟通,确保在营业期间装卸货。在笔者采访他的这天上午,他的手机铃声响个不停,来自上海、广州、沈阳、天津、烟台、重庆的信息全部汇集在一起。“这个表今天下发到所有客户,如果有问题,我们再沟通……”
过去的一年,为了减小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陈洪旭和团队成员从去年的3月份就开始走访客户,他们把鞍钢钢材带到全国各地的同时,也把鞍钢人的真诚热情传递出去。年终岁尾,盘点总结,该贸易室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0%,销售版图也从东北、华北扩展至华南、华东、西南。这是对陈洪旭和团队最好的褒奖。指着墙上的中国地图,陈洪旭笃定地说:“我们的版图还将扩大,去年疫情那么严峻,我们都挺过来了,今年一定会更好!”
2月初,窗外24小时装卸的物流园里还没有节日的气氛,高高的吊车来回运转,满载着货物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作为鞍钢多元化产业的代表,德邻陆港一直探索如何培育新增长点、激发新动能,像陈洪旭一样的广大职工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尝试、全力奔跑。
今年,德邻陆港把打造全国知名的钢铁产业现代智慧供应链服务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作为目标,助力新鞍钢高质量发展。笔者相信,面对新的发展目标,像陈洪旭这样带着干事创业激情的“拓荒牛”在牛年一定会有更大收获。
《中国冶金报》(2021年2月11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