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郭旭梅
“新品检测结果出来了,在各岗位的精心‘呵护’下,供给客户的首批订单产品质量完全合格!”3月12日,河钢石钢轧钢厂技术室主任张晓辉看到MES系统(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里显示的质量检测结果,高兴地说。
让河钢石钢中棒线职工如此在意的这批订单产品,是供给国内某知名汽车品牌的一款高端齿轮钢。该钢种用于生产汽车齿轮箱,是河钢石钢独家为其试生产的产品。该钢种若试验成功,则意味着河钢石钢在挺进高端汽车用钢市场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代表轧钢厂表态:密切配合技术和销售部门,全力以赴保客户订单。”轧钢厂党委书记王敬文郑重地说。为确保高质量生产首批订单产品,从加热炉到轧制,再到精整、缓冷和后部工序,中棒线经过仔细推敲,明确了各环节的控制要点和参数以及责任人。
“生产时尺寸公差±1.2毫米、不圆度≤1.68毫米、倒角要求0毫米~5毫米,缓冷开始温度在400摄氏度~550摄氏度、终止温度低于150摄氏度,交货硬度不大于300布氏硬度……”作为轧制过程负责人的张雷对客户要求的质量指标和控制参数了如指掌。他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由于该钢种是含镍钢种,在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除鳞不净的现象,产线为确保表面除鳞效果,要求除鳞压力大于300bar(巴)。“以前老区的设备除鳞压力达不到这么高,我们铆足了劲儿都不能确保表面除鳞效果。现在新区除磷设备的除鳞压力上限提高到350bar(巴),生产时不用担心除鳞不净的问题,我们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更有底气了!”让产线职工高兴的是,新区设备的高端化极大地助力了产品质量提升。
“在线倒棱时注意倒棱机压力设定,确保钢材倒角均匀,倒掉毛刺即可,防止倒角过大。倒棱后确认头部无毛刺、飞边等缺陷,满足倒角0毫米~5毫米要求。”在生产前,张晓辉将质量控制要点提醒给各岗位操作工,并全程紧盯生产过程,对每个环节进行现场确认。
在中棒线全体职工的精心操作下,供国内重卡销量第一品牌汽车集团的首批新品顺利下线。
《中国冶金报》(2021年4月14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