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利军
在中国宝武,有许多具有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美誉度高的明星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成功走出去,马钢车轮更是火遍全球。从国内“跑向”世界,是一双“跑鞋”,也是一个品牌、一家企业。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特别采访了马钢车轮这一明星产品的产销研团队,在一场关于顶级“马钢跑鞋”的交流中,产品、科技、价值……让品牌的力量从无形到有形,以品牌效应增益产品价值,以产品卓越助推品牌卓著,放眼国际“赛场”,马钢“跑鞋”品牌打法究竟如何?
构建品牌力的三个维度
2022年以来,中国宝武马钢聚焦“专精特新”,聚力价值创造,强化经营思维,成为了中国宝武内部的首个制造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马钢当前及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就是继续做强、做大、做优品牌,到2030年成为世界第一的车轮品牌。
如何构建“品牌力”?在马钢交材党委书记、董事长安涛看来,干好这件事有3个重点:一是卓尔不群的盈利能力,二是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强大的交货能力。
安涛认为,做大品牌不仅要有高市场占有率,而且要看品牌在国际市场中是否有影响力。马钢轨道交通车轮产品拥有国际化影响力,能够帮助马钢交材在轨道交通产业未来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马钢交材与世界其他顶尖车轮制造企业相比,已经从“望其项背”变成了“并驾齐驱”。据安涛介绍,目前,马钢交材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0%左右,未来这个数字将提高至20%~30%,引领行业发展。
“做优品牌要让马钢交材产品所有的指标都领先全球,成为标杆。这其中不仅包括绿色、智慧技术进步,而且还包括对行业发展方向的把控。”安涛介绍说,马钢交材已成功发布了国内首张车轮产品碳足迹“身份证”,做到了单个车轮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让车轮“会说话”了。同时,作为新时代的车轮品牌,马钢交材为不同用户定制服务,从提供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提高亲和力,保持用户黏性。
突破、沉淀,技术品牌有望形成
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是品牌卓著的核心要点。马钢技术中心车轮研究所车轮工艺研究员毛亚男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货车运输技术发展史,铁路货车始终以“多拉快跑”为基本目标和发展方向。马钢车轮研发团队针对更大轴重轮轴的市场期望和研发技术难题,以创新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近年来,我们在结构和材料设计、关键制备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解决了更大载重轮轴结构轻量化设计、不同运用条件定制化差异化材料和重载轮轴成型及热处理工艺创新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吨~45吨级轴重轮轴系列产品及成套制备技术,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轴重45吨级重载轮轴的全球首发和大批量供货,形成了从材料设计、冶金制备到轮轴制备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材料冶金质量和综合性能方面的优势凸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毛亚男说。
高速车轮作为高铁关键部件,是世界公认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的尖端产品,其研发生产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车轮制造企业垄断,成为制约我国高铁走出去的“卡脖子”技术。“面对相关国家和企业‘不申报专利、不发表论文、不接受交流参观’的‘三不’政策,我们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突破。”马钢技术中心车轮研究所车轮工艺研究员姚三成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讲述了马钢车轮研发曾面临的严峻挑战。马钢于2008年启动高铁车轮国产化项目;于2014年参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设立的重大课题“动车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深化研究——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轮轴设计研究”,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项目全过程并重点负责车轮开发,同年收购世界著名高铁轮轴生产企业——法国瓦顿公司。
姚三成介绍,凭借50余年铁路车轮生产技术基础,他们成功设计出完全本土化的D2材质高速车轮,综合性能优于进口车轮。2015年,马钢D2材质车轮装配于“蓝海豚”和“金凤凰”中国标准动车组上,开启了60万公里的装车应用考核历程。其间,更是完成了时速超420公里的世界最高速动车组交会、重联试验,跑出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一系列核心技术的掌握,让中国高速车轮有了“纯中国血统”,优异的考核服役表现让马钢获得了国内轮轴制造企业首张CRCC(中铁检验认证中心)证书,具备了批量化生产能力。2018年,马钢生产的160件高速车轮首次驶出国门,装配在德国高铁上。
“跑鞋”与“跑者”相互成就
制造性能卓越、舒适的“跑鞋”,不仅是满足“跑者”的需要,而且能够帮助“跑者”跑得更快。
“马钢跑鞋”近几年火遍全球,在马钢交材营销中心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马俊松看来,这既是“中国制造”能力提升的集中体现,又是马钢轮轴系列产品的品牌价值所在。
1963年,新中国第一件火车轮箍在马钢下线,1964年我国第一件直径为840毫米的辗钢车轮也在马钢诞生。经过数代马钢人的努力,马钢车轮产品如今已成为“中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的代名词。即便如此,对于品牌发展而言,马俊松却不敢有丝毫懈怠。“目前,我们仍有许多市场还没进入,许多客户还没开发,这是未来马钢交材强化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品牌影响力,马钢交材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我们目前能生产各类机车车轮、地铁车轮等产品,今后将不断接收大量要求更高的订单,以产品订单的高要求倒逼产品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提升,丰富自身产品种类,以发展成为产品复合型、全能型企业。”马俊松说。
“跑者”不同,“跑鞋”不同。作为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轮轴制造企业,马钢车轮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能受到全球“跑者”的一致青睐,马钢的“秘籍”在于真正懂“跑者”。
“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始终是我们的目标。”马钢交材产品工艺技术首席工程师鲁松用两个小故事讲述了马钢如何“懂”用户,“比如,服务澳大利亚用户时,我们从当地复杂、严酷的服役条件出发,优化轮型结构,在不降低安全裕度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通过材料设计和复合淬火先进工艺,实现了优异的强韧匹配性能,实现了世界最大轴重45吨级轴重重载车轮的全球首发,使用表现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截至目前已交付2万多件。再比如,面对城市地铁噪声扰民的难题,我们设计研发了全球首款地铁车辆用踏面制动弹性车轮,目前已实现载客运行,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绿色、低噪音的全新解决方案。”鲁松说,以用户体验为关注焦点,锐意创新,将马钢车轮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品牌,是他们接下来的目标。
看不见的“质”胜法宝
“安全、质量、成本、交货期,是企业必须牢牢把控的管理主题,也是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所在。在市场需求充分的情况下,只有守住安全红线、提升质量标线、降低成本底线、争创产量高线,才能把握住市场机遇,彰显和增强产品的品牌效应。”对于品牌力,马钢交材制造部、安全管理部部长张磊深有体会,“品牌对外体现在客户满意度、市场影响力等方方面面,对内则必须牢牢扎根于强大的生产组织能力、质量把控能力。”
2022年,全球轮轴市场逆势上扬,订单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马钢交材把握市场机遇,极致高效降成本,结构优化增效益,致力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生产模式;持续开展全面对标找差,推动效率和成本指标提升;推广产销协同的一贯制管理,保障全流程业务高效运行;强化绩效和过程监管,增强制造系统品种兑现能力,跑赢大盘,取得良好经营业绩。
全球市场需求旺盛,强大的保供能力是马钢车轮产品强化品牌价值的必经之路。张磊介绍,他们为此在2022年高产能基础上,制订了“爬坡登高计划”——首先,强化计划值管理,根据订单需求、各产线产能标准值,计算出产能负荷,依托高级排程系统,精准识别瓶颈工序。其次,通过带题上岗,组建小团队、设定小目标、实现小突破,促进产线产量稳步扩大。再次,在高效生产的同时通过现场跟踪实现工序间物流按计划有序运转,实现精益高效生产。最后,制订更具竞争力的降本目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和工序成本管理对能耗、机物料等进行监控。
“保证车轮质量的均匀性、稳定性、一致性是我们一直践行的承诺,也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重要法宝。”马钢交材热轧厂副厂长毕军华向《中国冶金报》记者感慨道,在车轮产品追求世界一流、创建品牌的过程中,负责车轮轧制和热处理的热轧厂肩负的责任重大。
小小的“品控”,关系到保持用户信任度的大局。为了保证质量,毕军华说,他们一方面从设计和过程管控的角度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通过有限元计算和成型过程仿真模拟不断完善车轮成型工艺设计,避免车轮在热轧过程中产生缺陷,为零缺陷出厂打好基础,同时持续做好生产过程中设备精度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均匀性、稳定性、一致性;另一方面从智慧制造和设备升级的角度提升产品自动化控制水平,不断推进产品制造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以机器人替代人工,从产品的下料到轧制再到热处理,十几名员工坚守岗位“无缝衔接”,减少了人工操作的不稳定因素。不仅如此,未来,他们还会持续升级优化设备,以满足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
“卓越的产品源于卓越的员工,精英员工队伍是轮轴产品制造环节的核心,是技能高超、创新意识超前、具备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结合体。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轮轴产业领军的目标指引着我们的工作方向,鼓舞我们矢志不渝、勤奋工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钢交材车轮车轴厂精加工高级技师沈飞,这位亲历了马钢交材的高速发展、被称为给中国高铁打造国产“跑鞋”的人,对马钢交材车轮产品的品牌建设寄予厚望,“从制造普通客货车轮到高铁车轮,我们的制造精度实现了从毫米到微米的跨越,产品门类拓展至城轨、大功率机车等,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这些卓越产品离不开一支技能精湛、忠诚轮轴事业的技能员工队伍。我们会努力将轮轴加工团队打造成能够支撑卓越产品的品牌技能队伍,为推动中国宝武成为全球轮轴技术策源地而奋斗。”
《中国冶金报》(2023年04月20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