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宁夏建龙光伏支架生产线。(杨乐 摄)
本报记者 郭小燕 通讯员 刘博 于良
走进宁夏宁东基地梅花井矿区,初阳普照、沃野千里,在大片的空地间,一排排光伏板迎着阳光矗立,一片“波光粼粼”,犹如“蓝色海洋”。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宁夏宁东2吉瓦光伏基地七标段的建设安装现场。
该项目属于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是宁夏回族自治区2022年度二十大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宁夏地区目前单体规模最大、投资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项目。该项目第六、第七施工标段总装机容量近400兆瓦,所使用的光伏支架超50%由宁夏建龙提供。
沿此一路向东,在距宁夏首府银川1500公里之遥的承德矿业100兆瓦“林光储能+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点,站在高处望去,重峦叠峰之间,蓝色的光伏板错落有致地铺满山梁,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
“利用矿区二选、三选尾矿库等闲置土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这是宁夏建龙为我们‘量体裁衣’后给出的建设方案。这个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实现并网发电约13800万千瓦时,不仅为公司节省了外购电费支出,而且连片的光伏板还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承德矿业相关责任人介绍道,“同时,我们还在光伏板下播种了适生矮草、中药材等喜阴作物,再有个把月,这里肯定郁郁葱葱。”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实现林光储能、资源综合利用,助力矿山生态修复,这也是宁夏建龙给出的“一体化”建设方案的一部分。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宁夏晶体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围墙上,以宁夏建龙产品为主的光伏发电板早已安装就位。光伏绿电,正在这里落地生根。
“光伏支架是光伏电站的骨骼,起结构支撑作用。宁夏建龙生产的光伏支架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高低温、热膨胀系数低等特点,有着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宁夏晶体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说。
新的发展环境下,光伏发电可以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进而带动行业低碳发展。分布式光伏能源的布局,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解决了企业用电瓶颈问题。当前,通过绿能置换能耗指标、“光伏+”等项目产生增值收益等形式,绿色能源可以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清洁能源作为“六新”产业(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之一,提出要大力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及附属配套设施相关产业,加速推动区域内的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光伏及相关产业的清洁能源便是宁夏建龙立足实际、延伸发展的新赛道。
党的二十大以来,宁夏建龙针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聚焦宁夏“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规划任务,瞄准能源利用和产业升级,助推产业振兴,在实现区域协作的同时,全方位加快推进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步伐。
“未来的能源转型之路,使用绿色清洁能源已成为发展共识。面对未来的能源体系变革,我们将充分利用宁夏地区海拔高,土地、风电、光电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光伏及其附属产业的独特优势,积极采取延链补链措施,将光伏支架产品作为助力地方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延伸光伏支架新产业链条,探索出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与地方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有机结合的新路子,这也是宁夏建龙主动把握市场趋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建龙集团副总裁,宁夏建龙党委书记、总经理汪世峰如是说。
宁夏建龙不仅向用户推介绿色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还针对用户需求提供解决办法,并依托资源、质量、成本、交付、服务等综合竞争优势来消除用户疑虑,通过“量体裁衣”的建设方案,充分满足用户差异化使用需求。
宁夏建龙坚信,只有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才能进一步贴近用户、匹配需求、优化体验,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从而持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牢牢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冶金报》(2023年06月20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