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巍 通讯员 杨业璐
第三季度以来,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特材研制公司中试基地瞄准满产盈利第一要务,狠抓生产组织、技术攻关和设备管理,圆满完成保供、提质、降本、创效等任务,电弧炉实现日产40吨连续稳定生产,8月份产量环比增长90%;8月份单工序成本环比降低679元/吨钢,降幅达到10%;完成8个牌号近零碳绿色模具钢冶炼开发任务,绿色品牌优势加速释放。
以订单兑现牵引效率提升
8月29日,特材研制公司中试基地LF精炼炉(钢包精炼炉)旁,该作业区组长张兵正在紧张有序地组织合金加热等工作。“为节约每一分钟,在电弧炉钢包出包前15分钟,我们提前协调好天车吊运、合金加热等其他辅助工序,避免从EAF电弧炉到LF精炼炉的蹲包时间,缩短各环节的等待时间,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张兵说。
针对月度发货量任务,中试基地倒排交期,开展满产高产拉练,全力保证完成电炉锭冶炼任务。“作为特材研制公司第一道工序,必须从源头保证每日产量,为后道工序抢出宝贵时间,确保按时按质兑现订单。”该基地作业长高正利表示。
针对EAF+LF+VOD三联工艺生产特性,该公司详细制订增产措施,将日产2炉调整为日产4炉,建立激励制度。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行动,提前对物料供应、机加工作业、物流运输及产品外发等进行全面排查,并针对制约环节制订预案。
张兵带头攻坚,开展“提高成分一次命中率”攻关,结合产品特性,梳理LF精炼炉操作细节,明确工艺控制要点,组织班组职工进行工艺、设备参数、规范操作、注意事项、环节优化等方面系统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综合水平;强化岗位练兵,提高团队配合度,规范操作要领,消除多余动作,确保关键工艺操作用时最少、质量最优。8月份,该公司LF炉吨钢电耗降低约30千瓦时,吨钢冶炼成本降低17.8元。
以技术攻关助力质量提升
“通过一个月的共同努力,8月份钢中氮含量环比降低25ppm(百万分比浓度),氧含量环比降低10ppm,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关键指标跻身国内特材行业第一梯队。”9月2日,在技术攻关总结会上,中试基地技术组骨干陈飞向大家亮出了气体攻关的成绩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长期以来,中试基地坚持中高端定位,持续加强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全面对标先进企业,查不足、找短板、定措施,针对产品、工艺、成本、流程等方面的瓶颈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提升产品档次。
气体含量控制水平是客户对模具钢进行产品分级的主要判断依据,直接关系到模具钢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价。该公司迅速集结技术、生产等骨干,成立降低模具钢气体含量专项攻关小组,分阶段制订攻关目标。他们围绕EAF、LF、VOD、浇注四大工序,制订21条攻关措施,定责任、定时限,并明确奖励标准,提高了干部职工提质增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加速实现第一阶段的攻关目标,该公司班子成员连续一周跟班生产,奔着最关键的问题持续攻关。该公司生产、技术骨干李瑞峰、陈飞等10余人紧紧扭住“硬骨头”不放松,认真统计分析每一炉次的冶炼情况,在终点碳含量、合金烘烤到造渣工艺、真空精炼炉的密封维护等方面逐步改进提升。其间,他们进一步细化电弧炉出钢操作,确保出钢时钢流圆直,减少过程吸氧、吸氮;精准控制精炼造白渣工艺,加密过程检测分析,优化合金化工艺,勤观察、勤调整,精准把控脱氧剂的使用量与加入时间间隔,延长白渣保持时间,提高脱氧效果;严格执行VD精炼炉抽真空吹氩操作,提升钢水脱气效率;做好保护浇铸,使用氩封圈与氩封装置双重保护,避免钢液吸气。
与此同时,攻关小组积极组织电炉岗位工技术比武活动,开展提高冶炼终点碳含量、化学成分内控率等多项技术攻关,推进模具钢质量大幅提升。7月、8月份,该公司特材产品质量合格率、客户满意率均稳定在100%。
《中国冶金报》(2023年09月13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