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立文 通讯员 尹松松 刘雅彬
“今天,我们除了常规操作任务,还要重点巡查经二路低压蒸汽管道,这段管道新更换了倒吊式疏水器……”3月中旬的一天,在首钢京唐能环部水电作业区综合管网会议室,该公司机械工程师苗勇虎正按照《综合管网图集》上标示的线路和设备布置当天的工作任务。
随着苗勇虎手指的移动,现场每座管架上的管道直径、材质及阀门等附属设备展现在纸上。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标注,管道中的介质类型、走向、运行压力等指标也都清晰可见。“有了这个‘法宝’,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置速度都有了大幅提高。”苗勇虎说。
找问题
为防止高耗低效打好基础
“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根源上清除一切高耗低效的环节。”首钢京唐能环部领导不止一次这样强调。认识到这一点后,首钢京唐对能源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选派骨干组建攻关组开展攻关。
综合管网系统担负着该公司风、水、气、汽等多达20余种能源介质的输送任务,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动脉”。但管网系统点多面广、线路纵横交错,设备数量多、种类杂,加之输送的介质具有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的特点,运维难度大、危险性高,是该公司管理的难点。
“以前,我们进行运行操作时,除了利用施工留下的图纸外,就只剩员工各自手绘的草图了,图纸各区域及各介质间太分散,没有整体连贯性,相对位置也无法确定……”苗勇虎介绍道,图纸的颗粒度和准确性有很大欠缺,尤其是在管路和设备经过改造后,往往由于图纸更新过慢或者信息共享不充分,造成岗位职工对于管网的认识不统一,出现不必要的争论,甚至导致运维方案出现误差,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图纸和数据是开展工作的根基,根基如果都不稳,其他工作的开展更是无从谈起。”2023年,首钢京唐能环部将综合管网图纸完善列为重点工作,由该公司机械工程师苗勇虎带队组织设备、技术等专业人员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完成此项目图集的信息收集、自主设计与绘制工作,构建公司管网模型,以实现管网系统的可视化管理。
绘草图
为图集完成积累一手数据
“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图集不仅能对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还是培训新员工的一部好教材,但是这项工作难度巨大。”苗勇虎回忆当初刚接到任务时所面对的困难。据粗略统计,首钢京唐管网系统有大大小小的管线,总计长度达到300公里,附属阀门、排水器等设备更是多达3840台(套),单单要完成数据统计、复核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更别提绘制图册了。
“要掌握一手资料,没有捷径,必须沉得下心、迈得开腿。”经过图纸与现场的比对,该攻关小组发现因为多年的运行和相关改造,综合管网相关图纸、内容信息与设备实际已经存在很大的差异。“事关今后的操作和安全,因而不能有丝毫差错,所有资料必须慎之又慎地重新确认。”为保证图纸信息准确,该攻关小组到现场逐一摸排核对,频繁往返于管道支架、管道桁架及地下井室,核实现场管线的位置及走向,并将确定后的管道、介质信息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下班回家后又自学制图软件,绘制平面图。
历时3个月,该攻关小组完成了所有管路、设备平面图的绘制工作,为图集的完成积累了准确完善的第一手数据。
精加工
为工作效率提升再添助力
“图虽然有了,但现有的视图无法呈现出管道走向的立体感。”苗勇虎看着攻关小组成员忙碌了几个月的成果,陷入到了沉思。
图纸展示方式决定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为了让图纸呈现出的管道走向具有立体感,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该攻关小组对绘制出的图集进行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将二维平面视图升级为三维立体视图。
“从二维到三维虽一字之差,但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三维立体视图我们没有相关经验,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面对新的困难,苗勇虎没有任何犹豫:“干就完了,工作量大我们就再勤快些,画图技术不行就去学!”苗勇虎立刻组织攻关小组成员再一次回到现场重新确定管道与参照物相对位置及上下返弯、不同异形管道的空间位置数据信息,最大限度还原管线的三维视觉,利用网络学习三维立体视图绘制知识,经过近两天的学习与尝试,终于绘制出了理想的三维效果。不但管网模型更加直观,而且能够在一张完整图纸上呈现出一期、二期及技改项目管线,实现了厂区管网系统的大贯通。同时,为了使阀门、排水器等管道附属设施能够清晰呈现,该攻关小组还细心地考虑了图集印刷尺寸的限制等问题,将重点设备设施进行放大处理,使其能够清晰显示在印刷图中,以便查阅使用。
经过5个月的艰苦努力,首钢京唐这本厚达140页涵盖24种能源介质管路的《综合管网图集》终于印制完成,改变了综合管网运维“有志无图”的历史。以前,在该公司相关人员制订介质操作方案前,他们要花费半天时间翻看不同介质及一期、二期图纸及手绘现场图,现在只需在图集中确认介质阀门位置及不同管线之间的相对布置,最多两个小时就能搞定,工作效率至少提升一倍。
“现在,这本图集已经成了我们工作的‘字典’,而我们也会针对现场的设备变化随时做好信息更新,以更好地指导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探索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让图集实现智能检索、智能定位,真正让这本‘字典’活起来,为能源系统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苗勇虎信心满满地说。
《中国冶金报》(2024年04月09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