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原料场的管理至关重要。一个规范、高效的料场,不仅能够保障原料供应的稳定性,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避免混堆的质量问题。为响应公司“双基”管理要求,物流运输部围绕料堆布置的合理性、堆型的规范性、堆位的紧凑性等进行了规范,通过优化料堆规划、加快原料周转和鳞状堆料等方法,强力推进标准化料场打造。
优化料堆布局
料堆的优化是提高料场效率的关键。合理的料堆设计可以减少原料的损耗,提高料场的空间利用率。采用科学的料堆设计方法,结合原料的特性进行合理堆放,合理的料堆布局有助于减少物料转运距离,降低能耗和成本。物流运输部综合考虑原料的种类、形状、重量以及出入库频率等因素,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设计合理的布局方案。例如,常用且轻便的物料应放置于易于获取的位置;体积大、使用频次低的物料则可以放在较远或较高的位置。同时,加强生产组织过程中料场物料流动情况的监管,实时调整堆位策略,为公司料场物料转运的高效与精准提供了强力支撑。
强化原料周转管理
加快原料周转速度是提高料场效率的重要手段。物流运输部克服料场封闭大棚施工对料场场地占用的困难,在料场可用存料空间压缩到只有原来三分之二的情况下,根据施工进度,实时调整原料存放和作业区域,采用动态调度管理的方式,高效组织原料卸载及供料作业,减少场地占用,此举不仅减少了物料搬运距离,还有效避免了因空间限制导致的大棚施工与原料供料作业之间的冲突,周转效率提升28%。
创新堆料方式
为解决堆料空间紧张问题,物流运输部创新堆料方式,通过将原料按照一定的规律堆放成鳞状,有效提高料场的空间利用率,充分发挥一次料场的预混匀作用,为烧结工序提供稳定的原料。鳞状堆料是一种新型的原料堆放方式,为将鳞状堆料作业方式在公司得到全面应用,物流运输部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加强作业指导等措施,提升员工岗位技能,同时制定“鳞状堆料、阶梯取料”的工艺操作规程,逐步规范料场物料堆存,使料场堆型合理,质量趋于稳定,为打造标准料场提供了有力支撑。鳞状堆料的实施,节省堆料空间30%,混料质量问题趋近于零。
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料场一改此前容易混料、周转效率不高等问题,打造了一个高效、规范的标准料场,为公司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做出了贡献。(陆明珠 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