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热卷作业区
积极响应重庆钢铁公司降本增效号召
充分挖掘降本潜力、激发员工创新激情
持续开展“小改小革”行动
通过小革新“挖”出大效益
优化粗轧立辊垂直度标定方法
热卷产线粗轧机每次更换AWC油缸和磁尺后,对立辊垂直度的调整成为了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传统的调整方法需要一人在上面吊垂线一人在下面测量,还要通知自动化人员配合调整参数,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难以保证调整的精准度,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提高标定效率,轧机班组员工齐元龙利用检修时间进入轧机里面观察、实验,通过2个创新改动实现了一种新的粗轧立辊垂直度标定方法。首先通过液压缸的运动轨迹,在粗轧操作画面中增加了AWC上下液压缸伸出、收回功能,免去跨专业协调问题,这一功能的实现,让操作人员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通过操作画面调整液压缸的伸长量,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流程。
由于传统的垂直度调整方式效率和精准度比较低。他考虑到水平仪有打垂直激光功能,便尝试用水平仪的垂线代替吊线,通过改造实现了对垂直度的精准高效调整。改造后每次热卷立辊垂直度调整可节约1小时,而且测量更加精准。
改良1号步进梁对中的测量方法
热卷产线卷取1号步进梁滑板在长期使用中存在不均匀磨损,造成两侧对中度存在较大偏差,在运输过程中测量精度不准发生翻卷,导致事故且处理时间较长。由于1号步进梁属于热卷运输的“咽喉要道”,因此迅速准确检测到1号步进梁的不对中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就显得十分急迫。
“步进梁检测工作量大,需要一步一步、一个鞍座一个鞍座对滑板的中心距进行测量,检测误差大效率还低,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轧钢工艺区域工程师徐云雪与机械班组员工叶灵从多个事故分析中发现,钢卷的走偏量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数据,对此,他便对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良,直接测量钢卷在第一个鞍座及最后一个鞍座的位置,得到钢卷走偏量,直观准确反映1号步进梁的对中度水平,再通过走偏量直观反映1号步进梁的对中度精度,改造后,步进梁检测精度提高5mm以上,测量时间减少45分钟,测量误差导致的翻卷事故也得到有效解决。
拓展一种挡渣堰修复技术
热卷产线加热炉挡渣堰采用4块预制件拼装而成,由于挡渣堰重量大,相互之间有间隙,在炉子运行有震动的情况下,挡渣堰极易垮塌掉进水封箱,阻挡步进梁运行,影响生产稳定顺行。
在一次中南钢铁创新联盟研修会上与兄弟单位交流中,加热炉班组员工赵高建发现了一种挡渣堰修复技术。对此,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拓展、技术引进,在不采用挡渣堰的情况下使用重质耐火砖砌筑挡渣装置,耐火砖之间缝隙采用耐火浇注料填缝,使耐火砖紧紧挤压在一起,不会由于炉子运行的震动而分离垮塌,这样可以快速修复挡渣装置,延长挡渣装置寿命,可节约备件费用58.152万元/年。
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全员参与、两眼向内、深挖潜力推动降本增效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任晓斌、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