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梁梦颖 王伟
今年初以来,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技术中心紧盯行业发展方向,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快新产品研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指标,为拓宽高端市场、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了有力支撑。1月—7月份,该中心共开发9个系列20个钢种的新产品,广泛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石油开采等行业。
研发新产品
助力高端市场“开疆拓土”
8月6日,一块尚有余温的B7圆钢产品被取样工送至技术中心钢后实验室,经过制样工研磨、抛光、腐蚀等一系列处理后,样品表面如同镜子般光滑。随后,实验人员将样品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不多时,图像采集系统拍摄的B7圆钢金相组织就在电脑画面上清晰地展现出来。“经检测,该产品奥氏体晶粒度、夹杂物、带状组织等各项质量指标均满足技术协议要求。”该技术中心研发部主任工程师张玉海马上将各项数据记录在册。
“这批产品将用于制作风电锚栓笼,因此对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冲击性有很高要求。”张玉海介绍,“风电锚栓笼就像一个巨大的鸟笼,套在风力塔机筒外面。”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陆地风电场工程建设中对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风力塔机筒与基础的连接方式已从早期的基础环发展到锚栓笼,用钢需求也更为严苛,尤其是在耐久性、抗疲劳性等方面。“这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市场。”7月份以来,该技术中心研发部在深入市场调研后,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动态和客户潜在需求,也为后续精准研发确定了方向。
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张宣科技营销、技术、生产三方分工协作,营销团队主动出击,走访调研风电锚栓生产企业,深度研究客户在产品化学成分、直线度、端面平整度等方面的要求,展示张宣科技绿色圆钢产品生产和服务硬实力,并与浙江宁波某客户顺利签下120吨B7圆钢产品订单。技术团队从材料成分设计、冶炼、轧制、热处理、质量检测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攻克了化学成分控制、温度与拉速、气体检测等诸多技术难题,实现B7圆钢一次性研发成功。该生产团队严格执行工艺方案,实施窄成分控制、全过程保护浇注、低温轧制等措施,保证成品各项指标满足客户要求。
“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技术系统创新‘龙头’作用,啃下提升低温冲击功这块‘硬骨头’,成功将B7圆钢低温冲击功由零下57摄氏度≥27焦耳提高到零下100摄氏度≥27焦耳,为进一步拓宽风电市场做足了准备。”张玉海自豪地说。
优化产品性能
赢得“朋友圈”点赞
8月5日,一辆满载30CrMoA抽油杆钢的大型货车缓缓停靠在天津渤海新区某客户库房。在现场等待卸货的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熟练地解开固定钢材的绳索,吊车在轰鸣声中稳稳地吊起一捆捆沉重的钢材。客户质检验收人员早已严阵以待,测量、检查,手中的仪器不时发出滴滴声,他们神情严肃,不时地在手中的本子上记录着数据,与标准规格进行比对。
“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等均满足要求。张宣科技产品值得信赖,为你们点赞!”当客户的反馈从电话另一头传来时,张宣科技技术中心研发部副部长冯永磊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该客户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为石化行业龙头企业。7月17日,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在与众多竞争者的激烈角逐下脱颖而出,张宣科技一举中标,成为中石油实心抽油杆的原材料合格供应商,并签下1400余吨抽油杆钢订单。
30CrMoA抽油杆钢具备高强度特性,能够使抽油杆在反复拉伸和压缩过程中不易变形或断裂,确保抽油作业长期稳定运行,在石油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产品表面出现的任何瑕疵或缺陷都可能成为应力集中点,从而降低其疲劳强度和缩短使用寿命。”冯永磊介绍,从今年初成功研发该产品以来,技术中心研发部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性能指标,使产品在疲劳强度、耐腐蚀性等方面具有更卓越的表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该研发团队以“项目制”课题攻关为载体,破解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点,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通过创新优化“低氧、低耗、均热”加热工艺,他们解决了坯料过热或过烧问题,保证产品内部组织均匀;实施轧机活套设备、高压水除鳞入口挡水装置、精轧入冷床快速辊道等设备改造,进一步提升产品表面质量;创新制订“冷床密排快摇”生产方案,通过提升冷床摇速,减少成组产品温降差异,确保剪切温度控制在350摄氏度~400摄氏度;开展冷剪压辊改造,减小剪前压辊与冷剪距离,确保剪切横截面光滑平整。
客户需求倒逼产品质量提升,赢得客户“朋友圈”大力点赞,订单量持续飙升。1月—7月份,该公司30CrMoA抽油杆钢发货量完成5651吨,成功打入陕西、宁夏、山东等区域市场。
《中国冶金报》(2024年08月28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