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账经营”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抓手,中南股份炼铁厂始终将其作为核心导向。各车间摒弃“等靠要”,以艰苦奋斗的韧劲直面挑战,用攻坚克难的闯劲深挖潜力,靠开拓创新的巧劲寻找突破,把“算账”思维融入生产每一环。如今,生产一线主动亮招、积极实践,正以实打实的行动将“算账经营”要求转化为破题创效实效。
高炉车间:对开口机挡板进行改造,延长挡板使用寿命
开口机是炉前核心设备,挡板可保护其核心部件免被铁水烧损。以往用浇筑料整体浇筑模式,因近期铁口卡阻增多,炉前每炉需捅铁口3-4次,挡板烧损加快,更换频次达1块/天,制作赶不上损坏速度,还导致开口机夹子座等烧损、高炉无法开铁口,且在线高温更换隐患大。

在“算账经营”导向下,高炉车间团队展开攻关,分析发现挡板烧损集中在钻杆进退槽,先在槽位加耐火砖;再结合铁水抛物线特点,改动槽位结构,减少铁水接触面积;后续发现未镶砖处易烧损,进一步改进形成第二代挡板,使挡板使用寿命从1天延长至15天。
对比2024年数据,改进后月耗挡板7块(节约35块)、钳子座0套(节约2套)、夹板8套(节约32套)、夹座4套(节约6套),月省成本61678元,使用3个月省18.5万元(期间捅铁口现象未减);安全效益上,延长使用时间实现定期更换,避免在线高温更换隐患;还大幅减少挡板成本及设备损坏,从被动更换转为周期更换。
原烧车间:制作堆取料机滑触线盖板清料器,减少积料清理频次降低设备故障率
炼铁厂原烧车间B板一次料场承担原料生产关键任务,场内6号、7号、8号、9号4台堆取料机及4条辅助长皮带协同作业,其中6号、7号堆取料机采用滑触线供电,8号、9号则为电缆卷筒直接供电。实际运行中,6号、7号堆取料机滑触线故障频发,根源在于其悬臂皮带位于滑触线盖板上方,作业时悬臂皮带的卫生料会掉落至盖板,雨天因料湿掉落量更大。这些积料若未及时清理,会坠入滑触线导致滑触线变形、滑刀脱出,严重时还会压垮滑触线盖板,不仅影响堆取料机作业效率、拖累后面工序保料,还增加备件成本。此前,每月需安排2人停机断电、挂牌后清理1天,雨天更需每3天清理1次,且每月因积料压垮盖板需更换1条滑触线。
原烧团队深入现场观察分析,发现积料引发滑触线高频故障,人工清理耗力耗时,积料还加速盖板腐蚀、缩短使用寿命,直接导致6号、7号堆取料机作业效率不达标,电工处理故障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针对问题,团队创新设计自动清料器实现自动清料。2025年6月组建跨专业团队完成设计、模拟及样机测试;7月在7号堆取料机试点应用,现场测试显示积料清理干净,无需停机人工清理,完全达到预期效果;8月全面推广至所有滑触线盖板安装的堆取料机设备。
原每月清料人工费用为1600元,滑触线更换材料费用700元;安装自动清料器后,每月可节省这两项费用共2300元,按测算年节约成本约2.8万元。生产效率提升上,自动清料无需停机和人工介入,滑触线故障频次大幅减少,堆取料机停机作业时间随之降低,每班作业时间从原来的不足3小时提升至7-8小时,彻底保障了后工序产能。
焦化车间:改造工具自力清饱和器酸焦油槽,确保饱和器运行稳定
6-7#焦炉化产饱和器运行时,母液洗涤煤气中的氨,同时吸附煤粉、焦油形成酸焦油。酸焦油若不及时排出,会增大饱和器阻力,影响煤气风机顺行;排出后浮于满流槽,人工捞至酸焦油槽再泵输鼓冷,但酸焦油黏性大、流动性差,易残留积累,导致槽内空间缩小、泵进口管堵塞,且原置换氨水设计不合理,槽西侧堵塞更严重。若不清理,会引发饱和器煤气通道堵塞、煤气携酸焦油至后续堵塞捕雾器的不可逆风险,故每半年需清理槽内沉积物1次。
此前酸焦油槽清理外包协办单位,需5人清理5天,年费用1.35万元。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班组骨干主动提出自力清理,并针对性进行优化:一是针对酸焦油黏性大、结块硬的特点,自制特制清理工具;二是改造风炮,用螺纹钢延长炮头并焊接筋条,增大酸焦油松散面积,解决普通风炮效率低问题;三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放热,软化蓬松酸焦油;四是松散后人工铲大块酸焦油至渣斗,细状的用高压热水冲散后抽至刮渣槽。
经优化,清理效率大幅提升,原协力5人5天完成的清理工作,班组仅用3天完成,工期缩短2天。年度清理可降低协力费用1.35万元。
从高炉挡板寿命延长15倍,到原烧堆取料机效率翻倍,再到焦化清理成本“清零”,炼铁厂一线的实践充分证明:无论是跨专业协同攻关,还是自制工具优化工艺,来自行动上对“算账经营”的坚决落地。炼铁厂将继续把“算账”贯穿生产全流程,有效推动一线创新再提速、降本增效再突破。 (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