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批表面泛着蓝色光泽的螺纹钢顺利下线——历经近半年攻关,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耐久性蓝膜钢筋(以下简称蓝膜钢筋)试产成功。这款产品能解决钢材锈蚀痛点,不仅为建筑结构装上“蓝色盔甲”,还以技术突破夯实了“禹龙”品牌根基,为企业打造中国西部一流金属材料服务商注入强劲动力。
“以前客户反馈,钢筋在海洋运输或露天仓储时,不到1个月就会泛出浮锈,既影响施工效率,又需额外投入除锈成本。”回忆研发初衷,龙钢新品开发部门负责人语气里满是紧迫感。今年初,该公司收到多家重点工程客户的诉求,在港口、桥梁等苛刻环境中,传统钢筋的耐锈能力难以满足中长期存放需求。为精准破解行业痛点,龙钢技术团队第一时间深入青藏高原相关项目实地调研,主动和行业内有生产经验的企业进行交流,带回近百组锈蚀数据。“我们当时就定下目标,要让钢筋从出厂到使用,全程都得到贴心守护。”该公司技术团队代表向笔者表示。
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蓝膜钢筋的核心难点在于,既要保留传统热轧带肋螺纹钢的力学性能,又要在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耐磨的蓝色防护膜,以显著提升钢筋在非混凝土包裹状态下的耐锈能力,安全耐锈期达普通钢筋的数倍。负责新品研发的工程师韦工回忆道:“为找到最优合金配比,团队连续1个月泡在实验室里,每天都要完成20多组对比试验。有一次,为验证新调整的蓝色氧化覆盖膜工艺,我和同事坚守在生产线旁,从钢坯加热到成品轧制,全程跟踪12个小时,直到凌晨3点拿到合格样品后,才能在车间角落的长椅上短暂休息会儿。”“光实验室数据达标还不够,必须经得起实战检验。”龙钢检验中心相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该公司检验团队专门设计了严苛试验,将蓝膜钢筋样品置于模拟海洋高盐雾环境中连续测试168小时,同时对每一批试产产品都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关键指标检测。结果证明,该公司最新一批样品不仅通过盐雾试验,且性能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能有效解决仓储运输中的浮锈问题。
“蓝膜钢筋的成功,是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的结果。”龙钢新品开发部门副总经理向笔者表示,“从精准调研客户需求到数百次优化工艺,再到严苛品控把关,每一步都体现着龙钢公司‘强化服务优势、彰显禹龙价值’的品牌理念。这款产品能为客户减少后期维修加固费用,成本效益更有优势,降低了安全风险,更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还将加快蓝膜钢筋的市场化推广,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力,让‘禹龙’品牌在金属材料领域更具影响力”。
如今,该公司首批蓝膜钢筋已应用于在建的西安高铁东站项目。从实验室里的反复试验,到生产线上的精准轧制,龙钢以技术创新为笔,在推动行业升级的同时,也持续擦亮“禹龙”品牌,朝着打造西部一流金属材料服务商的目标稳步迈进。(白崇高 安少聪 薛小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