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党委高度重视“首钢工匠”评选工作,多次听取评审工作汇报。要求评审委员会和各单位党委,在推荐和评选上要坚持“在基层一线工作岗位,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专注干好一件事、干成一件事,拥有一技之长,有过人之处”,不仅要在企业出类拔萃,而且在集团同行业中也具备顶级水平。要突出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凸显“首钢工匠”的高含金量,确保当选人员事迹过硬、技能突出、群众公认,彰显出“首钢工匠”的鲜明导向。
为确保评选工作做到客观准确,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评审委员会对各单位推荐人选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评议,采取量化业绩标准、逐项打分排序的方法,将《评选管理办法》中“首钢工匠”的具体条件按层次和程度确定不同分值,并重点增加了对技能水平和技术业绩的权重,对符合参评资格的各单位推荐人选逐人逐项打分排序,最终确定了12名“首钢工匠”建议人选,其中两名已获得省部级工匠的人选拟直接授予。
宝剑锋从磨砺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本次公示的“首钢工匠”建议人选,从分布结构来看,主要来自钢铁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领域,这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钢铁业一直是首钢的主业,有着百年的历史积淀,承载着一代代首钢人产业报国、钢铁强国的梦想,创出了无数奇迹,也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厚植了土壤、提供了舞台,并成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从建议人选的成长经历、技术专长、业绩贡献来看,“坚持,认真,学习”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他们成就自己、成就事业最深沉的禀赋。他们从一入职开始,就从事本岗位作业,平均从业时间达到28年,其中最长者达到38年,源自内心的对本岗位工种的热爱,锻造了他们专注执著,甘于寂寞,一辈子“坚持”干好一件事、“坚持”干成一件事的优秀品质;他们凡事精益求精,不服输、敢碰硬、敢攻坚,凭着一股“认真”劲儿,屡克技术难关,勇攀技术高峰,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始终不忘“学习”提升,以精湛的技术多次在行业及省市技能比赛中斩获大奖,为首钢赢得了荣誉,成为各自领域中拥有一技之长、过人之处的权威公认、职工公认的领军人物。
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按照首钢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特别是随着园区开发建设、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深度推进,面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急需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做支撑,同时也为在更多领域更多行业更多工种推动工匠不断涌现提供了难得机遇。首钢园运动中心职工刘博强,在“目前全世界的顶级制冰师不超过20人,里边没有咱中国人!”的情况下,他凭着一股韧劲儿,从轧钢工、维检工成功转型为一名合格的制冰师,诠释了一名制冰师的冬奥梦,得到了国外顶级制冰师的认可,成为首钢转型职工的优秀代表。我们相信,只要始终保持一股子“坚持,认真,学习”的钻劲、韧劲,未来,更多的像刘博强这样的新产业职工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提升空间,“首钢工匠”的队伍也必将因他们的成长入列而更加多姿多彩。
功以业成,业由才广。百年首钢已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无论是钢铁业做优做强,园区开发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还是新产业培育新业态新动能,都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更多的“首钢工匠”不断涌现。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更有效的举措,加强青年职工的培养锻炼,引导广大青年职工扎根基层、立足岗位成长成才,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主动融入到首钢的事业中来,促进更多的青年职工成为各个领域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要以大力培育更多领域、更多行业、更多工种的“首钢工匠”为目标导向,以即将评选出的“首钢工匠”为学习榜样,激励广大一线生产、技术、操作人员以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一丝不苟的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首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让“工匠精神”体现在一件件精品、一项项优质服务上,凝聚成新时代首钢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