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证,样品所有定值元素含量准确无误,稳定性、精密度满足标准样品使用要求,成分、工艺接近特材生产实际,可以投入使用!”看着光电直读光谱仪屏幕上显示的数据,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技术中心理化检测技术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赵兰季激动地宣布。
近日,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光谱用标准样品投入使用,为HY36H因瓦合金、H13热作模具钢等产品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撑,在进一步指导特材产线生产的同时,年可节约采购成本近10万元。该样品的自主研发,打破了标样长期依赖采购的局面,弥补了市场标样缺失的现状,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标准样品是保证标准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实施结果一致性的参照物,利用标样可以校准分析仪器、验证分析方法、校对分析结果和考核分析操作水平,是保证分析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对于特材生产来说,标准样品就是“立身之基”。一直以来,该公司HY36H因瓦合金、H13热作模具钢等产品的标准样品存在特殊元素配比高、定值难度大、采购周期长甚至市场标样缺失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控制。
“一定要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赵兰季暗下决心。她带领理化检测技术创新工作室技术团队,在特材研制公司、集团材料院理化所的共同协助下,开展工艺技术和检测技术的融合攻关,势必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技术团队充分借鉴国内外研制经验,在成分设计、选料、熔炼、锻造、机加、精密制屑、筛选、检测各个环节创新探索、反复试验。“研制过程中,由于环境、设备、操作人员等的差异,经常会导致数据偏差,我们进行了上百次的试验,不断寻找方法,……”赵兰季带领团队人员根据生产实际,在研制过程中牢牢控制住标样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关键环节,并逐一攻克熔炼、精密制屑、筛选清洗等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经过第三方权威机构——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标样的定值后,该工作室又对标样进行准确度、精密度验证,确定样品所有定值元素含量准确无误,稳定性、精密度满足标准样品使用要求,成分、工艺接近特材生产实际,最终投入使用。
据悉,该公司理化检测技术创新工作室是集化学检测技术、物理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型创新工作室。自2022年5月19日成立以来,该工作室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主动攻坚克难,围绕检测技术急难险重问题开展创新研究,为氢冶金、特材、优特钢等产线生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XRF法准确测定原料及球团中V2O5含量技术攻关》《镀锌线用锌铝合金锭中铝元素含量分析方法探究》等6项技术攻关课题已全部应用于生产实际;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工作室打造成为解决生产难点问题的攻关队、创新思维技术改造的试验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开展气相色谱分析应用、特材产品超声检测等培训12次,培训人员150余人,邀请石钢专家针对金相制样、超声检测技术等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立足技术升级新阶段,加强前沿检测技术的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截至目前,科技创新成果获得河北金属学会科技进步奖,申报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 9项,申报合理化建议6项。
“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变成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永强信心十足。(梁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