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萍安钢铁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小改小革”活动,激发一线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提质增效。2025年1—10月,企业累计实施小改小革项目1815项,节约和创效金额达1076万元,为企业绿色转型和精细化管理注入持续动能。
从一个零件的回收利用,到整条产线的智能化升级;从某个阀门的气密性改良,到能源管理系统的全局优化——小改小革覆盖了企业生产的全流程、各环节。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正汇聚成推动企业前行的强大动能。1815个申报项目中既有“喷枪连接头改造”“高炉冲渣水流量标识改造”等技术微创新,也有“焦炭大棚除尘灰送喷煤球磨机制粉”“安源生产区空压机组优化节能改造”等效益突出的重点工程。它们的落地不仅提升了设备运行效率、延长了备件使用寿命,更在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领域发挥了系统性作用。
一线实践是创新的源头活水,众多项目的亮眼成效源自员工的实战经验。动力厂通过精准调控空压机运行参数,空压机组优化节能改造项目月度创效达23.2万元;安源炼铁厂优化高炉热风布袋除尘氮气反吹工艺与周期,月增效益超11万元;湘东炼铁厂实施高压变频节电改造,每月节电效益达7.5万元。
完善的机制为小改小革落地保驾护航。方大萍安钢铁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化建议与小改小革管理办法》,建立从立项实施到验收评估的全流程管控体系。由财务部门与专业技术部门联合审定项目效益,依据创效规模、技术含量等维度实施分级奖励,实现“项目可追溯、效益可测算”。从几十元的鼓励奖到数万元的特等奖,实打实的激励让创新者获益、实干者得誉,持续点燃全员创新热情。
一批兼顾安全、环保与效益的典型项目亮点纷呈。安源炼铁厂将焦炭大棚除尘灰送往喷煤球磨机制粉,既解决环保难题,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月创效23万元;湘东炼铁厂通过优化180平米烧结脱硫操作,月节电超10万元。此外,诸如安装安全挡板、改进冲渣沟结构等项目,虽未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筑牢了基础。
方大萍安钢铁更注重培育小改小革的持续效益。“转炉炉后提质增钢”“高棒直条钢筋取样优化”等往年落地项目,至今仍稳定贡献月度效益,形成“实施一项、带动一片、持续见效”的良性循环。这种久久为功的创新机制,让点滴改进不断积累、持续赋能。
创新并非高不可攀,它扎根于日常岗位,孕育于实践细节。方大萍安钢铁将持续营造“人人敢创新、人人会创新、人人能创效”的氛围,让创新的涓涓细流,汇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江河,为建设绿色、智能、高效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提供坚实支撑。(廖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