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谢鹏洲 洪万有
说起方大炭素压型厂电工技师徐建双,检修队伍里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老徐呀,厉害,水平高!”
“老徐当然厉害,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当上甘肃省冶金机械工会的‘金牌工人’呢?”
…………
老徐的名字叫徐建双,今年50岁出头,干电工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他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善解疑难杂症,是检修队伍中的“宝贝疙瘩”,在方大炭素压型工序没有他玩不转的东西。他都是当爷爷的人了,但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有人问他:“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拼命?”老徐微微一笑道:“我技术好啊!”然后一指胸前的党徽道:“就凭这啊!”这两句话,让老徐吸引了许多年轻的“粉丝”。年轻员工佩服老徐活儿干得利索、漂亮、高效。
方大炭素压型厂6号压机在生产电极接头时,真空泵真空度达不到工艺要求,产品成品率不高,一直是困扰生产的一个难题。该公司分厂、车间曾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力求解决这一难题,但一直未找出好的办法。“让我来试试吧!”关键时刻老徐挺身而出。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检修实战经验,他对真空泵的工作原理进行仔细研究,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几天的努力,拿出了一套真空泵改造方案,改变了真空泵的抽真空方式——由直抽方式改为罐前抽和罐后抽方式。这一改进不但使压机真空度达到了工艺要求,而且使电极成品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每年创效50多万元。多年的难题解决了,这让该公司压型厂厂长喜出望外。他握住老徐的手说:“厉害了,我的老徐!”
最让年轻员工佩服的是,老徐对设备故障的诊断分析能力。再摸不着头脑的事,到老徐那里都会变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有一次,方大炭素压型厂5号压机在料室旋转到水平位置时,发生主柱塞窜压现象,现场检修人员怀疑是程序出现了错乱,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生产被迫停止。这可急坏了该车间主任。已经是深夜1点多了,听到消息的老徐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奔向设备旁,像医生一样对设备进行“望、闻、问、切”。跟压机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他太熟悉这些设备的情况了。他先检查输入模块有没有误信号传入,再检查输出模块继电器有没有误动作,随后又看电磁阀有没有损坏,检查一圈下来,最后把问题锁定在操作室到电磁阀这一段控制线路上。他找来临时电缆,把原来的线换掉,不到一个小时便解决了问题!机器又轰鸣起来,生产恢复了,车间主任悬着的心落地了。他紧握老徐的手说:“厉害了,我的老徐!”
老徐让年轻人佩服的事,还体现在设备的革新改造工作上。方大炭素压型厂5号压机料室加热系统一直采用的是涡流加热方式,运行中因接触面积小、导电不良等原因造成加热系统使用时间很短,平均每3个月要维修一次,每次维修至少需要五六天,影响近600吨的产量。这是老徐的一个心病。他下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发起组织了一个攻关小组,共同讨论,反复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改造方案:尝试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增加连接点的接触面积和连接契合度,采用氩弧焊接的方式,在螺母顶端加固焊接,避免震动造成连接松动、导电不良的情况,一举解决了困扰该公司多年的难题。经过1年多的运行,加热系统未出现一次故障,每年节约材料费用近7万元、抢回近2400吨的制品产量。
近两年,老徐一心扑在技改工作上,先后完成了5号压机料室加热方式改造、500吨“残疾”破碎机电控系统升级改造等2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万元。
“我现在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带好徒弟,把技术都传给他们,企业将来还是要靠他们的。”这是老徐经常说的一句话。老徐的徒弟小王则说:“给徐师傅当徒弟压力太大,事事要跑在前。不过,我的一项技改项目成功了,很有成就感。这得谢谢师父手把手教我啊!”
方大劳模,方大炭素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员工……这几年老徐没少获荣誉,这是老徐最珍惜的东西,老徐把这些奖状、奖牌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肩上的责任,鞭策自己不断创新。
《中国冶金报》(2019年05月31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