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琴声 通讯员严安
“小彭,5月份我们点火炉结瘤攻关减少返矿率创效超过10万元啦!”近日,华菱涟钢炼铁厂四烧车间党支部书记吴连升刚刚拿到指标核算结果,就把喜讯告诉了工艺技术员彭洋。今年初以来,该车间针对360平方米烧结机多年来的点火炉结瘤“顽疾”开展技术攻关,不仅煤气成本逐月降低,抑制点火炉结瘤攻关带来的返矿率降低创效也达到每月8万元以上。
过去,炼铁厂四烧车间负责的360平方米烧结机点火炉结瘤比较严重,影响点火、布料,制约生产。炉前操作不得不提高点火温度、加煤气,造成煤气成本高。
如何破解这一顽疾?去年底,该车间成立了“抑制点火炉结瘤攻关项目组”,车间领导牵头,组织技术力量积极开展项目攻关。
项目组通过交流取经,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摸索调试。经过论证,彭洋提议采取降低空气流量的办法,但部分员工立即提出了异议:“点火炉空气流量从没低于7500立方米/时,如果太低,煤气燃烧不充分,严重的话会造成点火炉熄火,会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对此,彭洋耐心和大伙解释:“首先我们大家一齐到现场调试,找出最佳的空焦比、空煤比;其次,我们也到其他车间了解过,只要火焰不呈蓝色,就不会出问题。”
该项目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工长、炉前工等党员骨干带头,克服一切困难,现场调试找出最佳点火模式,并按照这一模式形成标准化操作制度,严格执行。
今年初,该项目组在利用定修时机清理点火炉结瘤之后,正式开始调试攻关。他们通过严密监视炉内点火情况,适时调整空气总管阀门开度与设定空气流量,确保料面颜色正常,并稳定在理想状态。经过密集地反复调试,大家终于摸索出最佳的流量参数。
同时,该车间还成立了“主控炉前微信工作群”,每两小时必须通报点火温度和料面点火情况。这样做,加强了监控,增强了员工责任心,确保了及时反馈信息和协调、处理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生产实践,他们发现煤气流量明显下降,料面也越发平整均匀,结瘤情况大大改善。过去,点火炉结瘤每班需清理一次,现在,连续6个月都不用清理,基本杜绝了结瘤。
2018年,该车间煤气成本平均3.06元/吨,今年完成攻关后煤气成本逐月降低,最高降幅逾20%。一季度,该车间月均煤气成本较计划降低0.47元/吨,月降本超过15万元;返矿率也下降到0.6%,由抑制点火炉结瘤攻关带来的返矿率降低创效每月在8万元以上。
《中国冶金报》(2019年06月27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