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行动指导员
从事马钢交材公司热处理分厂安全员岗位的3年之间,樊道伟用自己的立足于实际的智慧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与钦佩。
“十年作业长的工作生涯教会了我许多...”樊道伟感慨的说道。在身居作业长的十年间,樊道伟打下了一定的管理工作基础,分厂各设备的运转情况,各班组的生产特点,他都做到了心里有数。三年前,因为工作需要,樊道伟兼顾起了分厂安全员的职位。因为对分厂生产的各方面都能做到“门清”,樊道伟上任分厂安全员职位后并没有任何的怯场,而是把安全管理方面工作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根据樊道伟的讲解,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在人和物上下功夫。“把人管好,把设备控好。”便是他个人的安全管理信条。热处理分厂属于煤气作业区,煤气作业因为有中毒、燃烧、爆炸等安全隐患的存在,更需要在安全管理方面下苦功夫。樊道伟根据煤气作业区的独有特点,每季度全力推行交材公司组织的煤气事故演练开展,积极组织作业区人员参加并在演练后同参加人员交流,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以及应对煤气事故的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樊道伟要求当班人员随身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更是寻找点检人员在炉体周边安装有对应编号的一氧化碳报警探头,实时将相应数值显示在操作室里。不仅如此,樊道伟同样看重生产设备与安全装备的正常运转与使用。他时常深入加热炉底,检查加热工巡检的路线中是否有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坑洞和地面凸起;检查加热炉群各部位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周期性检查空气呼吸器,并不定期抽查职工的佩戴使用。在热处理分厂职工的眼中,樊道伟就是这样一名在思想教育和实际行动方面促进大家趋向于更为安全的指导员。
设备改造有妙招
在樊道伟的工作生涯里,他在长时间接触现场设备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奇思妙想。在担任分厂安全员的职位后,他将自己的想法付出于实际,针对设备做出了许多利于安全生产的改造,极大地提高了职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在原来的热处理作业区,淬火台以及各管道管路遍布在加热炉附近,这造成作业区职工开展生产作业以及检修等工作时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为了彻底消除这一安全隐患,樊道伟时常出现在作业区现场,在脑海中进行构思,尝试想出一劳永逸的方法。深夜,他伏在书桌前,在作业区的草图上写写画画,计算着图上的距离和角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坚持和构思下,“直角淬火通道”孕育而生。在樊道伟的想法中,通过在管路上搭建活动式可拆卸的通道,在不影响设备维修的基础上,显著的减少了职工被油管、水管等管路绊倒的危险性,他的这个“小发明”更是得到了同事与领导的一致认可。如今,刷着显眼白字的“巡检通道”犹如一道桥梁,让作业区的巡检人员不再害怕来自于脚下的安全隐患。
樊道伟同时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终有穷尽时,想要在完善安全的道路上有所建树,那就离不开集思广益。为此,他牵头呼吁和鼓励分厂职工在工作中对本岗位进行检查,同时对职工上报的问题进行评估并开出隐患整改单,联合点检分厂处理隐患,最后将整改信息反馈给职工,让职工了解到“我为何提出安全问题?”以及让职工在知晓“我提出的安全问题解决如何了?”的结果中,广泛发动更多职工参与进来。
安全管理无死角
不仅仅是分厂的安全指导员,樊道伟同时也是分厂的后勤员,在他的努力下,分厂职工没有为劳动保护物品和安全作业环境发过愁。谈及自身安全员工作,他说道:“做安全工作就像找茬,不留死角就是把安全做好。”
因为煤气作业区的特殊性,职工需要的劳保用品种类较多,樊道伟本着及时保供的工作态度,确保职工在岗时防高温手套、防隔热服等高温劳保用品的使用。平常他还记录下职工提出的意见以及建议,对于消耗速度较快的劳保用品,及时汇报给分厂,针对记录作出符合实际性的建议。
在安全员的岗位上,樊道伟的细心更是炼出了一双“火眼金睛”。2018年9月1日,在请假送孩子去辽宁上大学的火车上,樊道伟收到了即将在下一年动工的4#炉操作室规划图,在细心查看后,他立马编辑了一条长长的信息,其内容都是自己的整改建议,大到整体布局,小到工具柜的摆放。据樊道伟介绍,在计划建设4#炉操作室时,他便提前对操作室进行了构思,所以才如此的“胸有成竹”。在2019年4#加热炉技术改造的过程中,他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提出了许多实质性的宝贵建议,每周末的两个休息日更是泡在了工地。“这是以后干活的窝,我能不上心吗?”他打趣道。一日,他发现操作室的一角直接了插线板做临时电源,便马上找到了施工人员。“这里怎么用了明线呢?操作室放明线非常不安全!”在他提出诸多安全隐患后,施工人员也发现了不妥,便立马按照他的要求进行整改,重新布置了暗线。发现问题并整改,樊道伟用他的“火眼金睛”寻找着分厂的每一个安全死角,践行着自己的安全理念,竭力为职工提供一个安全、无忧的工作环境。(杨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