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金宇
“荣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认可,但更应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参加完辽宁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捧回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张海,急匆匆驱车赶往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采场。
“与电铲打交道30多年,设备点检是我的职责,保证电铲安全运行是我的心愿!”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采矿作业区机械点检员、高级技师,鞍山市技能大师采矿工作站的领创人张海说。他工作认真、技术过硬,破解多项生产技术难题,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电铲是矿山生产的主力设备,分布在采场不同的水平阶段。目前,正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作为先进模范,我更要带头干出样子、做出表率。”整理好作业清单,张海来到负340米的采场深处。
张海在49号电铲前停了下来,做好了安全确认,从挎包里掏出手电筒和卷尺,钻进了电铲底部,测绘回转机构的大牙盘上的螺丝孔。“由于大牙盘和下台之间的螺丝孔有偏差,大牙盘一活动,就会导致立轴受损……”张海通过测绘,寻找解决方案。他量出偏差最小的孔,并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备件安装后稳固。
“点检这活儿决不能马虎,一个螺丝也不能放过。我们是‘设备医生’,要给电铲‘治病’,保证其正常运行。”张海从电铲底部爬出来,脸上还沾着油泥。
去年国庆节期间,一台电铲转盘减速机下部回油管突然折断,导致设备无法运行。在家休息的张海得知后立即赶到单位,通过检查发现,回油管在转盘减速机与电铲上台之间的缝隙处折断。若要处理,需要从上部分解减速机,电铲要停机两三天,不仅影响生产,而且增加吊装费用。如何避免损失,保证生产?张海认真分析,详细测量,提出“橡胶软管插接”的检修方法,解了燃眉之急,保证了生产顺行。
10立方米电铲是担负采场矿石挖掘的主力设备。前不久,一台10立方米电铲作业时卷扬减速机箱体底部产生裂纹,润滑油泄漏。当时生产任务紧,电铲暂时无法停下来检修,而随着裂纹逐渐扩大,油不断渗漏,导致成本上升。为了减少润滑油的流失和污染,工作人员在电铲漏油部位安装了接油盒。然而,由于电铲回转作业以及坡道作业,润滑油不断从接油盒内涌出泄漏到行程减速机以及两侧履带板上,给岗位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张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通过对漏油部位检查分析,提出采用加工垂直漏油孔连通回油管路集中收集漏油的改进方案,经改进实施,消除了岗位人员抽取润滑油工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据统计,张海在从事点检工作期间,实施的设备改造50多项,其中13项获国家专利、12项获鞍钢专有技术、1项获评鞍钢先进操作法。
《中国冶金报》(2020年05月15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