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兆军 通讯员 冯世东
5月1日,刚刚被河北省总工会命名为“2019大工匠”的河钢邯钢一级操作技能专家、连铸连轧厂职工杨洪,比平时到岗位上更早。他头戴橘黄色安全帽,身穿浅蓝色工装,脚蹬黑色劳保鞋,手里拿着一根自制设备“听诊器”、一个记录本和一把设备测温枪,带着徒弟牛宇开始了一天的点(巡)检工作。
在隆隆运转的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旁,他认真聆听设备运转的声音。随后,走到几台运转的大型电机旁边,他依次停下来,把自制的探杆当作“听诊器”,仔细感受电机“内脏”的律动。
牛宇说:“我师傅仅靠耳朵听就能判断出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就是因为他这‘听诊’的绝活儿,这条轧机生产线20多年来没有出现过大的事故。”
据了解,河钢邯钢CSP连铸连轧生产线,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的3条世界上最先进的CSP生产线之一,2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大事故,生产了5000多万吨优质钢板。这些钢板在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建功立业,这条生产线也被河钢邯钢工人们亲切地誉为“功勋轧机”。
“在现场,我老嫌脖子不够长,恨不得脖子长成长颈鹿那样,‘听诊’设备更方便、更准确。”杨洪微笑着说。
听完了,杨洪还把手掌轻轻放在设备外壳上感受设备的振动情况。杨洪对牛宇说:“十指连心,我们要用心去点检设备。只要我们用心了,设备也会将它的情况悉数反馈给你,这也是以心换心。”
“设备点检,看是不可缺少的,要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查看设备外观、连接情况,并与前一天的状况进行对比。只有把设备运情况完全掌握,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杨洪告诉牛宇。
“生产没有节假日,今天我们从主线到辅线,共对大大小小的30多台(套)设备点检了4次,设备运行完好。”牛宇说。
设备是产品的基础。翻开5月1日河钢邯钢连铸连轧CSP产线的生产记录,“共生产A572Gr50产品3095吨,产品质量合格率为100%,将发往华北区域,是帮助用钢企业复工复产的订单合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听着隆隆运转的轧机声,知道我们轧制的产品将助力用钢企业复工复产,一种劳动光荣的幸福感在心头回荡。”杨洪说。
《中国冶金报》(2020年05月15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