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述杰
贾旭岗,安钢第一炼轧厂技术质量科主管,主要负责转炉、电炉、精炼炉炼钢技术研究、创新、攻关工作。在他的参与指导下,该厂2020年100吨转炉创出了24小时内冶炼54炉钢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单炉冶炼周期最快达到23分52秒,比对标单位冶炼周期还要快,跑出了转炉投产以来最快“加速度”。
贾旭岗2004年大学毕业来到安钢后扎根炼钢一线,他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快速成长为了炼钢厂里方面最年轻的行家里手,成为大家公认的炼钢“技术控”。贾旭岗先后参与的炼钢攻关项目累计有60余项,项目攻关报告摞起来有1尺多高,创新成果多次获得公司级科技进步奖,他也获得2019年度安钢优秀科技工作者。
懂炼钢的人都知道,现代化的炼钢不再是靠力气,而是靠技术创新增效益。同样的条件、同样的物料,通过优化冶炼工艺,提高操作水平就能创造出奇迹。焊丝钢在所有钢种中效益最好,也是最难炼的钢种。为了攻克焊丝钢冶炼难题,贾旭岗坚守在转炉炼钢一线,收集分析过程数据,通过采取优化转炉炉料结构、调整锰类合金、脱氧剂和脱氧加入量等措施,摸准了焊丝钢的“脾气”,疏通了冶炼焊丝钢的瓶颈。2020年初以来,该厂在焊丝钢方面实现了质量效益的双提升。
2020年11月份,该厂100吨电炉施行冶炼新工艺。入炉废钢料型、兑铁比例、冶炼工艺、生产周期……这些项目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冶炼工艺让电炉岗位的“掌勺人”有很多不适,生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贾旭岗把办公室搬到了电炉操作室,及时跟踪电炉冶炼状况,第一时间掌握各类数据和指标变化,随时和操作工进行沟通交流,提出指导性意见,班产保持了稳定。
阶段性的成绩并没有让贾旭岗自满,为了在高起点上再拔高,全面发挥电炉短流程生产优势,他从细节入手,把电炉冶炼的35个钢种的供氧、供电参数进行了汇总,并根据废钢料型逐项进行了分析。贾旭岗找出了不同钢种、不同废钢料型模式下最优的供氧、供电参数,并进行了固化,形成了适合“一罐铁、一篮料”生产工艺的电炉冶炼操作新模型,为电炉岗位职工操作提供了最实用、最快捷、最方便的秘诀。
创新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贾旭岗始终围绕炼钢生产的难点,主动担当尽责、主动创新求变。
在电炉“一罐铁一篮料”攻关中,由于废钢采购资源比较复杂,不同废钢对电炉冶炼工艺影响有所不同,同时电炉废钢性价比差异较大。为了合理判定不同废钢的性价比和不同废钢对电炉工艺的影响,贾旭岗制订出电炉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的最佳废钢配比方案。此方案吨钢效益增加了近300元。
《中国冶金报》(2021年1月5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