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钟利红 万新东
一名普通的养路工,转行后刻苦钻研学起电焊技术;在电焊工岗位做到检修作业长后,又转头干起小高炉配管工;成为配管工后再摇身一变,最后居然成为高炉热渣班的大班长。
工作28年、4次转岗、3次转行,现在在新钢最先进的大高炉上当上大班长,这样的人生很多人都不曾经历。今天,笔者带您走近新钢炼铁厂9号高炉热渣班大班长刘小萍,听他讲述自己4次转岗改行的“传奇”故事。
第一转,养路工当上检修作业长
——不怕吃苦,就想学门技术
1994年,刘小萍刚满20岁,通过招工来到新钢原运输部工务段。他被安排到养路工这一岗位,每天与厂区内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打交道。
那时,和他一起在铁轨上来回跑的师傅们都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养路工,居然在几年后当上了电焊检修作业长。
刚来的刘小萍干劲儿满满。他主动往现场跑,常常在保养铁路时一个人扛起100来斤重的枕木。回家后他才发现肩酸背痛。这个备受大家欣赏的小伙子,心底还藏着一个更高的追求。
想学一门技术,这是刘小萍第一次转行的缘由。1995年,刘小萍主动要求转岗,到原铁合金厂锰烧检修车间当电焊工学徒。
因为自己是个文化不高的“门外汉”,他在转岗前就下了“想学真功夫就必须多吃苦”的决心。没有理论基础,就自己买书下班回家看;不会操作技巧,就寸步不离地跟在师傅身后学。
渐渐在业务上上手的刘小萍,越来越喜欢看电焊时喷溅的火花,也越来越想要成为出色的电焊工。当时,他三番五次向领导申请,调去更累的“三班倒”岗位,因为那样能有更多时间和设备打交道。果然,他在夜班时遇到了更多的设备难题,但这反而让他钻研得更起劲儿了。
2004年,刘小萍当上了检修作业长,这在当时极其不易。因为锰烧检修车间的检修作业长通常都由钳工担任。作为电焊工的刘小萍,“破天荒”地成为该车间4班检修队里第一个电焊工作业长。
二转三转,遇上改革“人员分流”
——小高炉上,他33岁“从零开始”
想过“烧一辈子电焊”的刘小萍,从没想到会遇到企业改革,突然面临“一切又从头再来”的情况。2007年底,由于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刘小萍所在的锰烧车间人员分流,他转岗到4号高炉干上了配管工。
高炉,是之前从来没接触过的地方;配管工,是和电焊工关系不大的岗位。当时,不少人都对这样的安排不理解,刘小萍的心态却很平和。干电焊检修工时,因工作积极、业绩突出,他光荣入党。作为党员,他知道党员必须听从指挥,哪里需要去哪里。
刘小萍说:“越是艰难的时刻,就越需要党员冲锋在前。”自己早一点掌握配管工工作技能,不仅可以给其他同事做榜样,还能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这也是一名基层党员的责任所在。正因如此,他很快就接受了转岗。
“不管哪个工种,都是和设备打交道,一回生二回熟,能吃苦就没什么难的。”从铁前工序电焊工到炼铁工序的配管工,这样的角色转换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刘小萍却用这样一句看似“风轻云淡”的话,作为自己在4号炉学技术时期的总结。
到了2009年,4号炉因产能落后被拆除,刘小萍又被调到9号高炉配管班。刘小萍曾经的班长李良友回忆,当时转来的七八个配管工中,刘小萍甘于付出,勤奋好学,接受能力强,还常常抢着去干脏活累活。就这样,他很快就从小高炉的配管工成长为出色的大高炉配管工。
第四转,主动挑战热气腾腾的渣堆
——是金子,到哪里都熠熠生辉
2011年,不怕苦、不怕累、一心钻研技术、很多年前就当过作业长的刘小萍,抓住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重大转变。
当时,9号炉渣处理班大班长一职空缺,因为车间人员紧张,候补人选的范围扩大到配管班。渣处理工主要负责9号高炉南北两面的高炉渣处理,不仅需要在控制室操作设备,还需要在现场对设备进行点检。
当时,曾经有一位打算干渣处理班班长的配管工,在跟班体验半天后,因为这一岗位工作强度大、岗位温度高,最后还是退出选择回到原岗位。
不得已,只能重新物色人选。平时不怕苦累的刘小萍,在此时得到配管班班长李良友的推荐。在李良友看来,刘小萍不仅能快速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还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是一块“在哪都会发光的金子”。
事实证明,李良友的想法是正确的,刘小萍很快就适应了这一岗位并且迅速上手。后来,渣处理班与热风炉班合并,他成为热渣班的大班长,管理的设备又多了3座热风炉。
采访时,笔者对两个画面印象深刻:一是在热气腾腾的搅笼池旁,满头是汗的刘小萍不停地转换角度,反复冲刷过滤器的炉渣。二是在捞渣行车的控制室,他先动手将悬停在空中的行车停稳在地面上后,马上打电话给暂时离岗的当班人员,言辞切切地叮嘱他行车停放事项。
在现场,刘小萍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
不过,正因为这种严苛,他先后对搅笼过滤器和粒化塔的不足进行改造,分别创造了将搅笼水下轴头使用期由3个月延长至1年、全年节电合计300万元的佳绩。
《中国冶金报》(2021年9月7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