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钢公司炼铁厂将原有的9号高炉和10号高炉两个工长班合并为2500m3高炉作业区工长班。合并后的工长班,现有工长2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毕业生13人,大专毕业生6人;有5人获得高级技师职称,4人获得技师职称,4人获得工程师职称;班组有党员7人,班组职工平均年龄33.5岁,是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班组,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过去的2021年,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班组夺得了新钢公司屈指可数的“金牌班组”牌匾。
冲锋号角,绽放青春风采。高炉工长是高炉生产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在过去的2021年,工长班认真按照“管理极简、规模极致、消耗极限”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研究“双提升”工作方式方法,持续提升班组基础工作,建立与KPI指标配套考核,持续抓好各项生产指标。他们通过技能培训、业务交流、科技论文撰写、“名师带徒”、特级技师评定和大师创新工作室等活动,营造学技、竞技、献技的浓厚工作氛围;通过班中技能pk和公司、厂举办的员工技能大赛,激发组员们勤学习、练技能、争先进的工作热情,促进全班操作水平提升和技能晋等升级,为“提质、降耗、增效”提供技术支撑。面对炼铁原燃料质量劣化的常态,班组不断创新操作理念,通过取消中心加焦,调整矿焦各档负荷,稳定漏斗加平台的布料模式,加强精细操作和日常管理,稳定气流,降低燃料消耗,提升产品质量。2021年,2500立方米高炉作业区克服9号和10号高炉相继停炉大修等困难,全年共产生铁418万吨,生铁质量合格率100%,入炉综合焦比493kg/tFe,内控合格率93.7%,高炉继续保持安全、环保、均衡生产,生产指标保持全国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尤其是9号高炉和10号高炉实施炉缸修复工程后,分别创下投产48小时和30小时就迅速达产达标的记录,并迅速站稳日产7500吨的高位运行平台,高炉利用系数突破3.0大关,继续引领国内同类型高炉。
冲锋号角,汇聚建“家”力量。工长班努力把班组打造成“学习之家”,倡导人人主动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组织班组职工参与新余市总工会职工电子图书网站开展职工读书学习活动,创建“技术培训交流”群,利用业余时间在群中交流技术质量问题,群主定期将收集到的相关技术文件信息分享到微信群内。工长班全体组员从细节处着手,不断提升班组学习力,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提升素质,加强技术管理学习,细化基础管理,不断提升班组创新力和自主管理能力。首先开好每周工长例会,对一周来高炉炉况的变化及操作进行分析与小结,积极开展经验交流,并针对相应炉况制定相关应急措施。其次,通过每周例会提高班组学习效果。组织组员进行定期学习,针对一周以来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最佳方案。再次,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特别是“每季一练”活动的开展,严格按照公司青技赛实作考试的要求来进行,利用早班的时间抽一名工长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八小时,考试内容有预测和目测炉温、目测硫含量、目测碱度等内容,总结分析上班操作过程中的得失,制定本班操作方针,分析总结本班操作,提出下个班的操作建议等。
冲锋号角,打造“模范小家”。为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推进质检工作,掌握工艺规程中的监控要点,完善班组管理制度,促使管理升级。结合生产实际,管理幅度大等情况,及时调整班组结构,制定新的目标和计划,对班组的学习制度、岗位职责、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和考核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制定精细的考核制度,以考核制度为导向,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例如,班组制定了内控合格率、硅平均、硅偏差等考核制度、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对事不对人,时时、处处量化标准,强化考核,以动态过程控制来全面提升达标水平。大高炉生产是“三分原料,三分操作,四分设备”。为确保高炉生产正常,在设备管理上,要求早班当班工长抽一人参与各系统大班长的设备巡检工作中去,到现场去了解、熟悉设备的性能,并且参与车间组织的各系统操作工的现场考试,掌握故障下的应急处理,提高掌控设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班组积极开展培养新人、“自我培训”和“名师带徒”活动。为了培养年轻组员,对新进组员安排老师傅“传”“帮”“带”,并采用“一师多徒”和“一徒多师”的方法,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知识和技能共享,做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了加快提高副工长的生产组织及故障处理能力,要求他们轮流到各系统进行轮岗学习,每个岗位学习完后,考试合格才能转岗。同时,班组结合各岗位生产特点制定班组安全考核制度,狠抓现场管理,强化文明清洁生产,做到主控室操作台物品摆放有序,实施定置定位管理,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其次,班组大力营造亲情文化氛围,推动温馨和谐班组建设。
冲锋号角,永葆“金牌班组”。在高炉入炉原燃料质量不断劣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工长班不断优化日常操作,掌控好每一个环节,精细化管理,采取一系列操作保证提煤比降焦比,以确保炉况长期稳定顺行。通过调整布料矩阵、扩大矿批、调整送风参数、渣系等措施优化炉内操作;改善烧结矿、焦碳、原燃料质量,严格控制粉末入炉使高炉稳定顺行;加强设备检查考核力度,制定详细的检查路线、检查台账、加强员工培训以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慢风、休风次数;优化炉前操作,必要时进行不间断出铁,以避免渣铁未及时出尽,引起高炉下部透气、透液性变差;通过调整原煤配比、优化磨机参数、提高制粉系统密封性能、降低喷吹载气量等一系列措施,改善煤粉质量,有效提高煤粉燃烧性能,减少未燃煤粉。
吹响“工人先锋号”号角,班组立足岗位实际,瞄准“三极新钢,数智新钢”攻关目标,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极进取,努力改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保持指标进入同类型高炉第一方阵,永葆“金牌班组”先进本色。(万新东 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