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妮
6月份,骄阳似火。伴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在陕钢集团龙钢公司轧钢生产一线,有一群青年职工也进入了“高烤”季。他们在各种“烤验”中,为生产保驾护航。
谭孟良:认真负责,确保堆焊“考卷”顺利完成

每到中午12点,生产一线就“热气”十足。身处堆焊机旁的车工谭孟良,在确认焊件预热合格后,将电流调整至合适范围,开始进行夹送辊的堆焊操作,他身后的落地电扇一圈圈地转动着。只见他站在堆焊机旁自如地操作着手中的自制铁钩,将焊件上的焊渣清理干净。
他时而让运转中的堆焊机暂停下来,弯腰认真检查产品加工质量;时而走到堆焊机的后面,查看焊丝的剩余量,以确保焊丝量充足;时而进行加工尺寸复测,并做好标识……一波操作下来,谭孟良的汗水浸湿了衣衫,脸颊上也流下了汗滴。为避免中断堆焊引发工艺缺陷,他坚守在酷热难耐的厂房,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了5个小时,直至出色地完成任务。
谭孟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宛如一个认真答卷的考生。他在保证进度的同时兼顾产品质量,对工作丝毫不敢懈怠。
张嘉豪:勤奋上进,认真书写答卷中的每一笔

“3号台、3号台……水泵房准备送水,是否已经做好生产准备工作?”“3号台收到,一切就绪,符合送水生产要求。”
青年职工张嘉豪站在粗轧操作台前,一边回应对讲机中调度员的指令,一边认真查看电脑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为生产做好准备。他和所有新进厂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对工作充满激情。
每天在轧线和操作台上,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风机的嘈杂、红钢的高温、厂房的闷热,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追梦的脚步,反而激发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工作中,他虚心学习,全身心投入,就连休息时也要听师傅讲解带钢轧制知识,并将操作要点记录在笔记本上。每当看到师傅通过娴熟的操作,快速解决轧制过程的生产难题时,他就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心中暗暗发誓:“要坚持不懈努力,不断汲取新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速在粗轧岗位上独当一面,早日独立完成好粗轧操作答卷。”
这份梦想激励着张嘉豪立足岗位,在知行合一中砥砺前行,以奋斗为笔,书写最美青春答卷。
王涛:持续奋斗,终将推开梦想之门

王涛是预装班班长,一位“90后”。他坚信,拥有梦想,并为之奋斗,才能推开梦想之门。
当初与他一同参加工作的同事很纳闷:“他为什么选择当最苦、最累的装配工?”有人劝王涛趁早换一个岗位,他却说:“别人能干好的工作,我也一样可以干得出色。”就是这样简单的信念,让在装配岗位上工作7年多的王涛,从装配“小白”成长为装配能手。
工作中,他总是以身作则。在每天下午气温最高的时间段,他总是坚守在高温难耐的厂房。或操控天车,将不用的备件安全送至备件区域,为装配作业腾出充足的空间;或在装配区域,对装配好的轧辊进行逐一检查。
工作中,他被汗水打湿的衣服经常紧贴着后背,脸上挂着汗珠,同事劝他进值班室凉快一会儿再接着干,他笑着说:“再坚持一下就干完了。人都有惰性,歇着歇着就不想动了,还是一气呵成吧!”就这样,他坚守岗位,用执着、敬业完成了一份又一份完美的工作答卷。
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业绩,都是这群吃苦耐劳的“铁人”的“高烤”成果。他们立足岗位,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冶金报》(2022年06月14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