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志喜 赵丽
11月28日,首钢水钢物流仓储事业部厂内站向事业部为丙班打了请奖报告,丙班班长王连品打心眼里感到自豪和骄傲。
请奖是因为11月27日的丙班夜班,单班组织挂车233辆、卸车333辆、出车379辆,卸车与出车相比平均数超出100多辆,较好压缩了保有量,完成了保产任务,为该部减少货车延时费用做出了贡献。那天,丙班夜班的8名职工可谓忙得不可开交,信号员、调度员、货调员在铁路物流集控室内不停地用对讲机、电话协调工作,调车员上下车辆“指挥”多达数十次。
听闻请奖报告事由后,笔者带着好奇心,决定去丙班一探究竟。
11月29日,贵州省六盘水市还是艳阳高照,11月30日就进入了“一键入冬”模式。
“呜……”11月30日7时17分,该事业部厂内站调车场内,一辆橘红色的火车头一声笛鸣“唤醒”了黎明,钢城“大动脉”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在该事业部厂内站三楼会议室内,丙班职工陆续出示场所码后,7时30分,丙班与炼轧站职工开班前会;8时10分,王连品参加交接班会,对夜班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和交接。
8时40分,笔者跟随王连品来到物流仓储事业部厂内站调车场内。王连品指着场内的12条火车道称,11月27日那天晚上除了一条磅道外,其余的火车道上全停满了火车……
“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接到有车进来的指令,大家在做好来车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干其他的事。今天我们要配合做6号道470多米的大修工作,你看车上的两个调车员就是我们班的班员。”王连品指着在道渣专用火车上的两名职工说道。而王连品称自己要在一旁做好安全防护、监督等工作。
在调车场现场,道渣专用车正缓慢行驶过来。
“以3公里的速度行驶!”只见一名调车工用手指着一个点,并通过对讲机给机车上的司机下达“指令”。
到达指定地点后,工务段职工就打开道渣车两侧的大阀门,车内的道渣顺势滑落到六道轨道两旁。开了一小段路后,由于有一边的道渣没有落下,调车员又用对讲机“指令”道渣车往回开了10多米,工务段职工又爬到车厢内检查道渣并将之“整理”到车内一边,好让道渣落到指定位置……“他们还要去指定位置取道渣,今天至少要取三趟才能铺设完成。”王连品指着缓缓驶离六道的道渣专用火车说道。
趁他们去取道渣的这个空隙,只见王连品顺着调车场边墙的内东环线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巡查厂内站调车场内的边坡、挡墙、排水沟,并把巡查过无安全隐患的区域拍摄下来,发送至物流仓储事业部的点检群内。这是他们每天要做的工作。
快走到笔架山隧道口时,在铁路边上遇到一位妇女正在捆扎背篓捡拾废品。“请你抓紧时间离开铁路,不要在此停留!”王连品对其进行劝离。直到妇女离远,他才又折返继续检查每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
走在铁道边上,笔者的脚底被道渣硌得生疼。“我们的调车员在这种路上多时要走3万多步,少的时候也要走1万多步,有时稍不注意他们还会崴着脚呢。”王连品笑着说。
在调车场行走时,寒风刮得脸生疼,王连品称他们最怕雨天和冬天,室内人员还稍好些,下雨天,调车员身上经常都是湿的,现在冬季来临,厂内站也为职工准备好了所需的草席和防滑草鞋等过冬物品。此外,还有温暖的专用休息室供调车员休息、喝水、换衣服……
12时30分,火车陆续进厂,到丙班19时下班时,东站挂车102辆、发出93辆、卸车78辆。
据介绍,在厂内站4个班组的共同努力下,10月份厂内站突破了2014年以来的卸车纪录,为水钢减少货车延时费做出了贡献。
《中国冶金报》(2022年12月13日 08版八版)